烂番茄91%,这部纯爷们看的喜剧片太high了
拍喜剧电影不易,拍出好喜剧片更难。
不过最近发掘到了一部芬兰制造的喜剧片——
一部有理想、有情怀,混杂中二、热血、治愈的爆笑喜剧片。
它可以说是专为重金属摇滚党量身定制。
而对那些没接触过重金属摇滚乐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也相当友好。
它甚至都可以成为这部分观众的“入坑之作”——
《重金属囧途》
Heavy Trip
“重金属摇滚”可以说是北欧的代名词之一。
作为重金属乐队批量输出国的芬兰,不断地向全球进行着重金属文化的输出。
重金属(Heavy Metal)是用稍微超常的力度来演奏摇滚乐。
这类音乐十分具有“重量性”,给听者一种歇斯底里狂躁的感觉,这种重量感似乎把人体身上的压力发泄出来,有着非常冷酷和刚硬的气息。
贴一首据说是专辑销量最大的重金属乐队的歌。
《重金属囧途》这部影片,正是通过四个重金属摇滚青年拼尽全力冲向音乐节舞台的中二励志故事。
向世界观众输出真正的“重金属精神”。
该片豆瓣评分8.0,烂番茄新鲜度91%。
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说,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实在难得。
这部影片是今年欧盟影展(EUFF 2018)中的影片之一。
根据前线影迷的评论,影片不仅收获了全程爆笑。
放映结束时,更是获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看来北欧人民一本正经的搞起幽默,当真能俘获全世界影迷的芳心啊~
很多“圈外人”会把重金属摇滚划归到“地下文化”的范畴:
外表邪魅,性格狂躁,打扮诡异。
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负能量爆棚。
歌词基本啥都diss,演唱基本靠瞎嚷嚷。
如果剥去这些狷狂暗黑的外壳。
他们又是一副什么模样?
这部影片给观众交了一份非常权威的答卷。
在芬兰惬意美丽的小路上,一个推着女士坤车的人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这是一位穿着紧身皮衣皮裤,身材高挑,撩了一头好秀发的……额……男人。
这位就是我们的主唱大哥。
主唱大哥正享受着悠闲时光,却突然被路边一群瘪三奚落。
他眉头一皱,头发一撩,没多说话。
打开随身听,专属BGM走起,骑上小车车,扬长而去。
这一气呵成的动作,实在没办法让二丫跟认知里的“金属党”画上等号。
难道不是应该直接胖揍这帮瘪三一顿?
主唱大哥的工作也非常的不“金属”——他是一家疗养院的男护工。
工作枯燥乏味,只能自嗨娱乐。
只要心里有摇滚,哪里都能是舞台。
在自己喜欢的小姐姐面前,主唱大哥就更加不像个搞音乐的了。
既没有柔情似水的小眼神,也没有霸气直接的示爱。
一脸羞涩的小表情,欲言又止的窘迫感。
这哪里是玩儿摇滚的,分明就是情窦初开的青春期骚年。
不过主唱大哥也不总是这么一副怂颠颠的模样。
当他跟乐队成员排练唱曲时,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暴躁的音乐,暴躁的歌喉,暴躁的演唱。
隔着屏幕都想冲他比金属礼有木有。
一头性感波浪金发的吉他手,有一个非常金属的身家背景:他是一家驯鹿屠宰场的接班人。
屠宰场的地下室,就是乐队的练习室
黑长直的贝斯手,智商逆天,有过耳不忘的能力,凡是听过的歌曲都能记得,堪称“重金属界的谢耳朵”。
他在图书馆工作,热衷于一本正经的向顾客花样安利各种重金属乐,实打实闷骚男一枚。
也是他给乐队的音乐创造了一个非常牛掰的流派:
交响、后启示录、驯鹿磨具、反基督、极端、战争、异教、芬诺斯坎迪亚金属摇滚。
灵魂鼓手,一个对死这件事情非常有经验的白胖子。
他是乐队里最硬的硬汉。就算被噎到昏死过去,还时刻不忘踩鼓点。
哥几个从12年前聚到一起,直到现在依旧在这间破地下室里翻唱各种曲目。
他们梦想能够登台演出。
只是这几个人虽然继承了一身重金属的衣钵。
但这种畏畏缩缩,不敢表现的样子。
这哪是重金属狂热分子,明显是热衷自嗨的中二少年。
梦想不能只梦只想,还是要努力去实践一下。
于是经过有一次自我感觉完美的翻唱演奏之后。
四人决定时机成熟,准备出山。
出山第一步:打造原创音乐。
在贝斯手PASS掉多个riff后,
吉他手通过一台绞肉机中带着刀子的肉,打开了乐队的原创大门。
riff:音乐术语,意思是简短重复的乐句,在金属乐中用得极其之多。
没有riff也就没有metal。
乐队的第一首原创歌曲《洪水分泌物》就此诞生。
歌词灵感正来自于主唱大哥的工作心得。
出山第二步:演出机会。
屠宰场的一桩新买卖为乐队的首次登台创造了契机。
来屠宰场购买鹿血的美国大叔,竟是挪威最大的金属音乐节的工作人员。
鼓手话不多说,拔腿就开始追大叔的车。
在经过一个漂亮的向前飞身翻腾一周后,鼓手成功将乐队的歌曲小样交给了他:
希望他听过后,能邀请他们乐队去音乐节演出。
几个人趁热打铁,着手将乐队还没齐全的事宜全部办妥。
先给乐队起了一个超级响亮震撼的名字——“直捣直肠”
(由于字幕翻译原因导致乐队译名各种版本,二丫还是觉得翻译成“直捣直肠”的更贴近。)
然后搞来一辆故事感丰富、使用感糟心的破车。
借用超速违章摄像机,给自己的乐队拍摄宣传照。
“乐队要去大型音乐节演出”的消息,也在小镇上传的沸沸扬扬。
从来没正眼瞧过他们的人,如今全部转变了嘴脸。
一时间整个小镇的居民都成为了他们的小粉丝。
但事实上,是否能去音乐节还是未知。
主唱大哥还没有收到大叔的邀请。
他看着队友一个个充满干劲,不忍心将实情说出来。
只是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
在镇内首演之前,他鼓起勇气给美国大叔致电。
果不其然,大叔告诉他们:今年的音乐节可能与他们无缘了。
失落与压力瞬间压垮主唱大哥,导致他在这场演出中华丽丽的怯场了。
实情败露,所有的热情全部归为冷淡。
乐队的干劲满满瞬间消沉。
而此时一场意外的发生,更让主唱大哥的心绪跌落谷底。
12年以来的坚持和热爱,就换来这样的结果吗?
他开始怀疑,这一切的意义究竟何在?
这种颓废丧气,似乎终于跟我们认知里的“重金属精神”对上了号:
那一群又是纹身又是穿孔,整天怼天怼地怼世界的一伙人,难道不正是这样的?
此时的主唱大哥,对自己及乐队的前路没了希望。
就在他把家中的各类重金属乐队的海报和摆饰打包装箱的时候。
心爱的小姐姐给他送来了他们乐队的宣传照。
主唱大哥看着照片,想起12年来对重金属的狂热。
还有一路跟自己走到现在的队友。
他淡淡一笑,起身冲出屋子。
而真正的重金属精神,才刚刚开始……
本片的整体叙事其实跟常见的喜剧片没什么区别:
小人物追梦的路上,总是充满了许多无厘头的艰辛。
最终会落脚于一个非常热血励志的结局,让观众笑中带泪。
《重金属囧途》能在众多喜剧片中脱颖而出,无外乎“专业”二字。
北欧是重金属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
芬兰又是世界上重金属乐队排名第一的国家。
他们懂爱重金属的人,懂真正的重金属精神。
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硬核重金属元素。
掘坟,跳崖,维京COS,武装冲突,还有吉他手的老爸因为断指而强行摆出金属礼。
与此同时,影片还将重金属乐队做“祛魅”处理。
让这些狂放的演奏者走下舞台,回到日常当中。
而生活中的他们,其实是一群非常可爱又接地气的人。
主唱大哥不敢面对内心的恐惧。
需要去动物园跟小型动物刚一刚来找到勇气。
吉他手可以边喂着驯鹿边露出痴汉式的笑容。
鼓手的意外,是因为不忍心伤害突然冲出路边的动物。
贝斯手在葬礼上出口成章,用词动人。
对四人“乐外人生”刻画,着实戳中了观众席上众多重金属迷的心。
(图片截取自豆瓣用户“韩宁就爱重金属”的影评《一场为重金属量身定制,却适合所有人看的励志电影》)
至于真正的重金属精神,在重振旗鼓的主唱大哥,一路披荆斩棘的表演最后获得满堂喝彩后不言自喻:
它早已不再是对死亡和痛苦的过度沉迷,不再是喧闹、暴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
它是对生活一切苦闷和纠结的宣泄口。
它是“便秘不如失禁”,哪怕搞砸也不憋着的一种无所畏惧、不断尝试的人生信条。
对于“圈外”的观影者来说,在“异类小人物”成长路上切入密集的笑点。
并以嬉笑怒骂的形式,将另类流行文化呈现。
通过重金属精神打出如此热血又如此治愈的生活哲学。
再加上片中超级好听,让人抖腿抖到抽筋的暴躁重金属摇滚乐。
这已经不单单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爆笑喜剧。
还是一部适合向身边老少爷们“推普重金属文化的优秀宣传片”。
文章最后,二丫将主唱大哥总结的“重金属精神”作为结尾:
不管你爱不爱重金属,这样的人生态度都非常受用~
转自: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