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压轴大剧来了,一集封神!
最近,铺子期待很久的一部剧开播了。
HBO年度重头戏——
《我的天才女友》
这部剧改编自长篇系列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
自14年完整出版以来,这套书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多位作家明星纷纷推荐,希拉里·克林顿、 詹姆斯·弗兰科都是作者的粉丝。
评论界也一片盛赞——
“对于女性人生的挖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只有身为女人,才会知道这些丑陋又动人的秘密。”
“关于女性友谊和命运的史诗……在荷马和奥维德之后,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女性史诗作者。 ”
至今,四部曲已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
去年中文版正式出版后,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四部曲中的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在豆瓣年度读书榜单上,位列2017年度高分图书首位。
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小说
《那不勒斯四部曲》大火后,这套书的作者也火了——埃莱娜·费兰特。
无论主流媒体还是社交网络,都在谈论这个爆红的意大利作家。
《纽约时报》等反复提到她的名字,《时代》周刊把她列为2016“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金融时报》把她奉为2015年度女性……
Twitter上,#FerranteFever#(费兰特热)已经成为了热门标签;Instagram上,晒埃莱娜·费兰特小说封面的照片,也有几万张……
可以说近年来,几乎所有欧美读者的讨论她。
而吊诡的是,埃莱娜·费兰特只是一个笔名,世界上只有极少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甚至“她”这个性别,也是人们自己臆想出的。
从92年发表处女作至今26年,费兰特从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过。
“我好像在和一名鬼魂一起工作。”
这部剧的导演科斯坦佐,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这样说道。
对于这份工作,科斯坦佐犹疑过,四部曲太火了,改编它需要担负太多的期待。
但最后,他还是接受了费兰特的邀约。
在制作过程中,两人通过出版社的邮件联系了两年半。
从未见过面。
即便如此,费兰特还是深度参与到改编工作中,强势主导了剧本中的很多部分。
那么效果如何呢?
一片盛赞。
《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大剧集,豆瓣9.4分。
故事开始于二战不久后的意大利那不勒斯。
这是一座贫穷破败的小镇。
两位主角莉拉和埃莱娜,便生长于此处。
莉拉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
父亲是个修鞋匠,母亲是个家庭妇女。
不过,她很聪明。
小学一年级,就独自学会了拼写。
并且算术历史也样样拿手,班级考试每次都第一。
同时,莉拉在艺术方面,也天赋异禀。
尤其是写作方面。
小学五年级时,莉拉便在看完《小妇人》后,独自写了一本书。
多年以后,成为作家的埃莱娜回忆起这本书时说道:
她用了很多生涩的词汇,没有一个错误,并且察觉不到文字技巧的刻意之感,激情洋溢又很特别。
埃莱娜的家境虽也不富裕,但比莉拉稍好。
她同样很聪明。
每次班级间竞赛,老师都会让她和莉拉一起出面。
只是在莉拉的光辉下,埃莱娜显得有些黯然。
起初,埃莱娜并不想和莉拉成为朋友。
她更多的是嫉妒。
因为如果没有莉拉,班上最勤奋最聪明的学生,会是她自己。
只是,莉拉对埃莱娜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埃莱娜是温顺朴实的。
虽然优秀,但看上去毫无攻击性。
她是被老师夸赞的好孩子,身边也总围绕着许多女孩。
同时,埃莱娜也是怯懦的。
小镇上的恶霸,在教堂旁欺凌暴打良民。
人们都避之不及作鸟兽散,生怕自己惹上什么祸事。
埃莱娜会停下来,面带忧郁。
但随着父母的催促拉扯,她便迅速缴械投降,跟着父母跑开了。
莉拉同样是驻足的那个。
她更加愤怒。
她想冲上去制止那些不公。
父亲和哥哥两个人,才给她拉走。
莉拉是勇敢且坚定的。
看不惯的事,听不惯的话,她会直接怼回去。
对于城区男孩子的欺侮和挑衅,也能毫不犹豫地回敬对方。
莉拉总是蓬头垢面,闪闪发光的黑眼睛透露着危险的气息。
平时独来独往,看上去浑身是刺。
大家并不喜欢她,甚至有些怕她。
但这份危险,对于埃莱娜来说,是诱人的。
很快,两人成了好朋友。
她们开始经常一起在小镇里游荡。
而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如同沼泽一般。
男人们在格子间、工地、杂货铺出卖着血汗,以此养家糊口。
女人们在厨房、楼道、阳台上相互谩骂争吵,发泄着日积月累的怨气。
鄙俗、喧闹、残破、充满暴力。
莉拉和埃莱娜目睹着这一切。
满眼泪花,或者满脸困惑。
仿佛明天就是自己,陷入这个沼泽。
好在,两人在一起时,生活便多了一份色彩。
莉拉,会经常把埃莱娜推出安全区。
她会拉着埃莱娜一起去黑暗的地窖探险;
一起在误以为布娃娃被小镇恶霸拿走后,鼓足勇气去敲对方的门。
一起买来读小镇上仅此一本的名著《小妇人》;
但不久后,她们的友谊,也第一次遇到了挫折。
初中升学考试,就要开始了。
埃莱娜妈妈不同意她继续读书,但她爸爸坚持。
爸爸觉得女儿很聪明,值得一个更好的前程。
和妻子一番争吵后,他说服了对方。
莉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尽管老师极力劝说,想留住莉拉。
莉拉家里还是准备让她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帮忙干活。
因为是女孩,因为家里穷。
得知这一切后,莉拉一直闷闷不乐。
某天,她找到埃莱娜,说要一起去看海。
从出生至今,俩人从未离开过小镇。
纠结一番后,埃莱娜还是同意了。
她们给家里撒了个谎,在放学后,一起踏上了去往海边的路。
结果,路上下起了暴雨。
两人落汤鸡一样,湿漉漉地又回到了小镇。
埃莱娜的妈妈前来送伞,发现了她的谎言。
然后,把她暴打了一顿。
莉拉看着这一切,若有所思。
第二天,莉拉对埃莱娜道歉了。
我以为我们不会被抓到
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生气
现在他们绝对不会再让你学拉丁语了(升学考试必备)
然而,埃莱娜的父母还是让她去考试。
埃莱娜满脸疑惑。
她看向莉拉说到:你为什么这么问?
而莉拉则满脸尴尬。
“没什么,我只是担心,还好结果是这样。”
很明显,莉拉预谋了看海的事故。
她不想让埃莱娜继续读书。
至于原因。
或许是嫉妒,或许是想和埃莱娜继续待在一起,或许两者都有。
这件事过去后,莉拉大病了一场,很久没来学校。
埃莱娜很久没见到她。
直到某天,她在莉拉家楼下听到大声的争吵。
莉拉大吼着要中学,而她的父亲,被这些话惹恼了。
双方的吼叫声越来越大。
莉拉被爸爸从窗户扔了出来。
瞬间,莉拉旁边围了一群人。
埃莱娜上前问了一句,然后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匆匆离开。
这件事后,莉拉家里再没人提中学的事。
而埃莱娜一个人去读了中学。
从此两人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不过,两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她们的命运将纠缠一生,超过50年。
而这也正是原著与剧集的主题——女性友谊。
女性友谊在当下是一个热门话题。
但人们对于女性友谊的思考,经常停留于片面的刻板印象。
银幕里的闺蜜们总是莫名其妙地反目,又莫名其妙地和好。
她们的友谊与行事动机,大都来自于男性——
“一起斗小三”、“闺蜜撕逼为男友”、“塑料姐妹花” ……
就算提及到某些坚韧、成熟的女性友情,也只是为了短暂地服务于更大的男权或家庭主题。
几千年来,文艺作品中的爱情、亲情、兄弟情,被阐述描写的千姿百态。
而在这里面,女性要么是附庸男性、要么就缺席。
真正的,属于女性的友谊几乎没有被认真描述过。
女性友谊并不伟大,或者崇高。
它和其他感情一样,是复杂幽深的。
爱里夹杂着嫉妒,伪善里隐藏着眷恋。
正如这部剧所描绘的那样。
不拔高,也不贬低。
只有这样的直视与正常化,女性友谊才能真正被注视到;女性才能已摆脱女儿、妻子、妈妈的身份。
从而真正存在于文艺作品中。
转自:电影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