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导航

这位「尺度第一」的导演,新片全都是禁区

今年的戛纳上,一部电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首映礼上,超过100名观众中途离场,不少观众直呼“让人过于恶心”。

推特上更是有人评论:“两个半小时的地狱”。

巨大的争议下,MTC上其仅有4.2分,烂番茄好评度也仅61%。

神奇的是,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却有3000人打出了8分好评。

它就是——

《此房是我造》

影片导演是拉斯·冯·提尔,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导演之一。

对于他,国内影迷常戏称为“疯提尔”。

因为疯狂,比任何词汇都适合形容这位既能惹是生非又能惊艳四座的天才。

他拍摄的题材,通常都极端大胆

《女性瘾者》、《反基督者》、《狗镇》、《忧郁症》……

这些作品不断以各种方式,挑战着人类道德的禁忌之处。

虽然作品饱受争议,但拉斯·冯·提尔曾是戛纳当之无愧的宠儿。

八次金棕榈奖提名、一次金棕榈奖、两次评审团大奖、三位戛纳影后……

这些便是明证。

而近几年,他却几乎成了戛纳的弃子。

2009年,《反基督者》上映,遭到大量观众与电影媒体的退场抗议。

2011年,《忧郁症》上映,拉斯·冯·提尔声称自己同情纳粹,随后被戛纳官方驱逐封杀。

克斯汀·邓斯特还是凭借《忧郁症》获得了戛纳最佳女主角

七年后的今天,拉斯·冯·提尔带着《此房是我造》重回戛纳。

依旧「不负众望」。

全片有着浓烈的“疯提尔”风格——各种重口与禁忌,不断触碰人类道德底线。

(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生理以及心理不适,请酌情观看)

影片讲述的是连环杀手杰克,12年间的5段杀人故事。

杰克小时候,并没有什么黑暗的童年阴影。

但他依旧展现了变态杀人魔的体质。

他喜欢跑到湖边,网小鸭子。

网到后,就剪断小鸭一只腿,再丢回湖里。

杰克,就坐在湖边,看着小鸭子痛苦挣扎。

他忽闪着的大眼睛里,仿佛藏着深不可见的罪恶。

长大后,杰克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

聪明、强壮、冷静。

他第一次杀人,是因为冲动。

那天,杰克有着重要事情要去处理。

结果车开到半路,遇到了一个女人。

女人上了杰克的车,开始对着他喋喋不休。

“我看你长得真像连环杀手。”“你这车还真适合藏尸。”“你看这个千斤顶像不像凶器。”……

终于,那个女人说出:“你太懦弱了根本杀不了人。”后,

杰克提起千斤顶,砸烂了她的脑袋。

自此,杰克一发不可收拾。

他爱上了杀人这项活动。

并且,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连环杀手。

残忍、血腥又冷漠,对人类毫无同理心。

在杰克心中,世人所信奉的一切都虚伪无意义。

唯有艺术神圣。

而最顶级的艺术,便是最黑暗的杀戮。

他把自己比喻成老虎,把被杀的人比喻成羔羊。

“羔羊被赋予了永远存活于艺术之中的荣耀。”

片中的第二次杀人,杰克已经轻车熟路——

找上一个独居的女人,伪装自己的身份,哄骗进到对方家中。

然后,开杀。

每次杀完人,杰克都会开车,把尸体拉回到自己家的冰库。

然而,这次他碰到了点意外。

尸体从车厢掉了出来。

在他车后,留下了一条直通家里的血痕。

正当杰克为此困扰时,一场大雨从天而降。

那些血迹,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在杰克心里,这场雨如同上帝的恩赐。

再结合片中的各种宗教描绘,简直讽刺到极致。

善恶自有天报?上帝救赎世人?

可拉倒吧。

借用尼采那句话,便是——上帝已死。

那家庭呢?

家庭,是杰克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

当然,被杀戮的那种。

片中杰克第三次杀人,便是家人。

一个女人,两个孩子。

被他开车载到野外猎场,然后逐一爆头射杀。

这段场景,也是许多戛纳观众离场的原因。

儿童是好莱坞的绝对禁区,即使在欧洲艺术电影里,弑童情节也极为罕见。

而杰克不仅爆头射杀。

还把他们的尸体,作为战利品,摆放成“艺术”的模样。

随后,他把孩子的尸体,拉回了冰库。

并且以制作动物标本的手法,把其中一个孩子,做成了标本。

杰克很开心。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完全可信赖的人类”。

(下图令人生理心理不适,请慎重下拉)

完全可信赖的人类?

这是杰克内心的渴望吗?

这难道不正表明,杰克内心同样是需要爱的?

并不。

爱,对吧?

杰克的第四个杀人故事,便关于爱。

那会,他已经杀了60个人。

而第61个,杰克杀了自己的爱人。

并且,以及其残忍的方式。

他把女友的双胸,割了下来。

一个随便扔掉,一个制成了钱包。

至此,杰克从杀,向着虐杀一路奔去。

他已经成了纯粹恶的化身。

别忘了,还有第五个杀人故事。

这次,他来到了更极端的屠杀。

杰克模仿纳粹的想法,将几个“俘虏”的头颅排成一条直线。

然后,准备用一枚全金属外壳子弹,一次性将他们射杀。

并且那些“俘虏”中,只有亚裔和非裔两人,得到了特写镜头。

中产白人,屠杀亚裔非裔。

其寓意跃然纸上。

至此,杰克的房子,也已经建成。

影片结尾,是对但丁《神曲》的影像化。

身着红袍的杰克,跟随维吉渡过冥河,游历地狱。

最后,他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跌落到了最深层的地狱。

影片场景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经典画作

此时,我们再回头看影片的名字《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直译是杰克造的房子

那么,杰克建了什么房子呢?

建房子,只是建“新宗教”的隐喻。

与其说造房子,不如说是造教堂。

因为拉斯·冯·提尔在整部影片里,已经消解了当今的所有主流价值观。

宗教、家庭、爱、人性……

正如他的偶像伯格曼那样——

「上帝不存在,爱也不存在,我们人类无意义、恶心、滑稽可笑。」

伯格曼《祭典》(1969)

同时,拉斯·冯·提尔也是尼采的忠实信徒。

「上帝已死,一切需要重新评估。」

片中老虎/羔羊的比喻,也是尼采超人/普通人的变种。

而拉斯·冯·提尔重新树立的宗教,叫做艺术。

他也用这艺术,治愈自己的道德虚无主义与抑郁症。

“我拍片是为了治病。”

拉斯·冯·提尔

影片的故事中,也夹杂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古尔德演奏的巴赫钢琴曲,威廉布莱克的诗歌与画作,哥特式的教堂,大卫·鲍伊的歌曲,鲍勃迪伦的纪录片……

并且,还有拉斯·冯·提尔自己的前作剪辑。

古尔德弹钢琴影像

死去的女人与立体派画作

拉斯·冯·提尔《反基督者》《忧郁症》等作品剪辑

当然,片中还有另外一种艺术。

杀戮。

影片故事里,杰克用杀戮制造艺术。

真实世界中,人们用屠杀,来娱乐自己,甚至制造偶像。

狩猎战利品展示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

除此之外,拉斯·冯·提尔在这部影片中,依旧保有着他作品风格的实验性。

早年间,他曾和托马斯·温特伯格(《狩猎》导演)等人,一起搞出过Dogma95宣言。

简单来说,就是手持摄影,实景拍摄、取音,反好莱坞类型片,拒绝影片的表面化表达,甚至导演的名字都不可以出现在职员表中。

目的只有一个,让电影回归于“真实”

虽然Dogma95已成为历史,但其中某些拍摄手法,依旧在拉斯·冯·提尔的作品中延续了下来。

虚焦、晃动的手持镜头,粗糙的颗粒画质感,这些都带来了强烈的纪实感。

再加上本片全程都是杀人狂杰克的视角,很容易让观众真实地代入到那种心境中。

因此,这部电影,仿若一面让我们自我观照的镜子。

提醒着我们人类,那些埋藏在潜意识里的欲望与罪恶。

毕竟电影无法制造罪恶。

罪恶一直在那,地狱一直在那。

转自:电影铺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评论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