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导航

漫威再牛,也不是第一

随着2018年“最后夜晚”即将到来,中国电影这一整年也即将迎来落下帷幕的一刻。

过去这一年,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或许是百感交集的一年。

我们迎来了票房大盘的进一步提升,600亿的“小目标”最终实现,我们也经历了行业的震荡和冲击,“影视寒冬”的预言尘嚣日上。

我们见证了一部部优秀影片刷屏刷榜,也目睹了更多影片黯然离开;

我们继续期待着漫威、DC和迪士尼带来的豪华大片,也为了国产佳片由衷叫好。

这一年,我们不止一次感受到市场的低迷,多个档期的票房都比去年下滑,但同时也看到一部部影片扛起救市的大旗,重新燃起我们走进电影院的热情

2018,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或许是无比普通的一年,也或许是极富意义的一年,如今我们还无从知晓。

若干年后,我们会如何回头看待这一年呢?2018,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记住的瞬间

小万的第二期年终盘点专题:请回答,中国电影2018。

进口大片仍旧强势,国产佳片集体发力

600亿的蛋糕越做越大,我们更要关心蛋糕怎么分

2018年进口大片依旧强势,好莱坞电影依靠高度专业化的制作和极高的人气,仍然是行业标杆领军者

上半年的《复仇者联盟3》《头号玩家》,下半年的《侏罗纪世界2》《毒液》和《海王》,每部都能成为档期的重磅

漫威系与怪兽系电影的地位持续巩固,这些稳定产出、粉丝基础也很广的高概念大片从年初到年尾均匀分布,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状态。

但是国产片的集体发力也成为今年票房表现的一道风景,在2018年票房榜上,前4位都被国产片占据,几乎将进口大片完全挤在后5位,这样的情况还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

(顺便一提,上一次国产片霸占前4还要追溯到2008年,当年的票房冠军《非诚勿扰》票房是3.2亿,不到今年冠军的十分之一)

在登顶票房榜的国产片中,虽然没有像去年《战狼2》这样一骑绝尘超级爆款,但是上榜5部国产片票房全部突破20亿,其中有3部突破30亿,则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更好状况。

2018票房前十

其实,国产片的票房良好表现,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过硬以外,同时也源自于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红海行动》以热血沸腾的动作戏和不亚于好莱坞标准的制作讲述了海外反恐的军事行动,在商业外衣的包装下成功将国家意识和主权意识编织其中,展现出“大国气质”

电影,说到底仍然是文化实力的一个部分,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也越来越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向世界展现的,是更多元和更丰富的中国电影。

国产片的强势崛起,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注解。

黑马救市,类型多样

即便是在大盘跌宕起伏的情况下,2018年仍然有不少黑马作品让我们的观影充满惊喜和亮点。

从年初《无问西东》成为文艺爆款,到《我不是药神》引发全民热议,再到《无双》的票房逆袭和年底《毒液》救市……

这些影片每一部都算不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票房宠儿,不仅有“多年存货”的文艺片,也有新人出道的处女作和漫威主系列之外的外传作品,但是也正是这些影片,在今年的影院中杀出一条血路,逆风翻盘

回顾这些年度黑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扎实的故事成为票房逆袭的保证。

《无问西东》中铺陈的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我不是药神》中纠葛的现实底色和生命之重,《快把我哥带走》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

真实不造作的情感获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成为在撬动票房的支点

而相反,堆砌明星和特效的影片则在越来越成熟的观众眼中不再具有吸引力,《阿修罗》和《大轰炸》即便摆出了豪华的阵容和噱头,但仍然落得潦草撤档的结局,足以证明能留住观众的只有稳扎稳打的故事对于生活的准确呈现

《悲伤逆流成河》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18年的黑马电影也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

相比以往黑马多集中在喜剧、恐怖片等特定类型,今年文艺片(《无问西东》)、主旋律影片(《红海行动》)、青春片(《悲伤逆流成河》)等不同类型都出现了不少佳作,这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关注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进步。

而在小众外语片方面,2018年也有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更多的海外获奖系或者热门的文艺片/艺术片正以更快的速度被引进上映。

如来自奥斯卡的《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获得柏林银熊的《犬之岛》,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小偷家族》等。

多元化,总归是好的,是对不同观众群需求的尊重和满足。

现实主义题材爆发

回顾2018的中国电影,有一部影片或许是被议论最多,评论最多,反复提及的,那就是《我不是药神》

这部影片的亮点不仅仅在于他来自于一个新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也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超过30亿的票房成绩,

而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现实主义题材的复苏

纵观过去十余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能在票房上横冲直撞的往往都是视觉爆炸的大片、令人捧腹的喜剧,以及华丽宏大的古装题材,而严肃的现实主义题材几乎不可能获得额外的关注。

《我不是药神》不仅关注的是相当沉重、甚至带有悲剧色彩的现实命题,同时既没有名导大咖加持,也没有一线流量明星的加盟(即便有徐峥担纲主演,但是大众对于徐峥的印象更多是喜剧作品),能够成为2018最大惊喜的原因,毫无疑问正是题材的力量

对于现实的深入理解和关注,对于生活悲天悯人的描写,对于生命与勇气的尊重,都让这部影片成为口碑推动票房的经典案例

除了《我不是药神》,今年关注现实的影片也并不在少数,《悲伤逆流成河》聚焦校园暴力、《找到你》关注女性的情感和命运、《一出好戏》折射出的人性卑劣、《狗十三》描述的成长阵痛……

现实主义题材大量进入,不仅开拓了影片的深度,也丰富了院线影片的类型

这样的影片获得热捧和关注,无疑说明了整个市场的成熟和完善,我们不仅需要高投入高制作、能和好莱坞“正面刚”的大片,也需要沉下心来关注现实,关注日常生活的“小片”。

展现生活中的冷暖悲喜,这才是一部电影的最初使命。

口碑主导时代的来临

我们常常说,一部好片的悲剧是“叫好不叫座”,口碑并不一定能够转化成票房,往往是一部质量不错的影片面临的最大尴尬。

但是今年,我们惊喜地看到,口碑对于一部影片的影响力愈发重要

《我不是药神》《快把我哥带走》这样的影片凭借点映阶段的好口碑,为正式上映之后的票房增长打好了基础,《无名之辈》看似貌不惊人,却也以精湛的表演引发了新的观影热潮

观众的选择更加理性,对于影片的甄别也更加深入。

例如在国庆档中,在上映之前一直被看好的开心麻花新作《李茶的姑妈》毫无疑问是档期最大热门,但是因为口碑滑坡,很快被口碑极佳的《无双》反超,最终《无双》票房报收12.6亿成为冠军,排名年度第13;

《李茶的姑妈》因为口碑不佳而票房惨败

而《李茶的姑妈》则只有6亿票房,比起开心麻花去年国庆档《羞羞的铁拳》的14亿票房,堪称滑铁卢式的惨败

口碑如今不仅仅是影响一部电影的票房多一点或少一点,而更进一步会决定影片的命运和成败,而一部影片的好口碑,仍然要回到最基本的剧作、演员、制作上去,仅仅依靠从前的“老本”,是无法面对如今越发挑剔的观众的。

套用流行的话来说,“口碑或许会迟到,但从未缺席”

2018年无论好坏,都已经盖棺定论,我们眼前又是一整个新的2019,新的一年我们还会有更多引爆市场的新片,还会有更多引发热议的电影人,会有更大的市场和观众群。

而在这样新的一年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影迷,我们归根结底都怀揣着最初的希望——希望优秀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认真制作电影的人能够得到回报

无论传说中的“寒冬”究竟会不会来,好的影片总有能够融化冰雪的赤诚和热情,不断成熟和强大的中国电影也逐渐获得应对各种风浪的能力。

发表评论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