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禽兽片,BBC的路子太野了
BBC的纪录片被誉为“纪录片界的LV”。
去年9.6分的《王朝》让我们见证了动物界《权利的游戏》,看过的人都深感生命的震撼。
而这一次,BBC把镜头锁定在了一群都市里的“无证居民”身上——
野性都市★★★★★
推荐理由:都市里的野生居民
时 长:52min*3集
《野性都市》,这个片名听上去像一部灯红酒绿的18禁大片。
但别想太多,这里的“野”,指的是野生动物。
与生活在深海密林深处的动物不同,这些野生动物,就生活在我们的都市之中。
过去30年里,全世界的城市规模增长了近3倍,城市的扩张像巨大的怪兽一样,侵蚀着动物原本的栖息地。
为了生存,很多野生动物成为了城市的居民,它们的城市生活,也像我们一样丰富多彩——
▌王室待遇的都市猴子
泰国,华富里。
因为宗教原因,生活在这里的长尾猕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饿了就在这里享用美食,渴了就喝养乐多,几乎就是王室的待遇。
吃了睡,睡了吃,简直就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而散落在城市贫穷区的猴子待遇也还可以,肆意的在电线杆上攀爬,过马路的时候还时不时在过往的车辆上偷个菜。
饿了就守株待兔,渴了草坪上有自动洒水机。
虽然免不了斗智斗勇,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城市的宠儿海獭
新加坡。
得益于优秀的城市规划和高素质的保护意识,在新加坡的海獭已经完全适应了城市生活。
他们不仅学会了利用城市的运河捕食物,还学会了排队过马路、和宠物狗打架等等技能。
(看上去挺萌,其实能把你家狗打哭)
但是海獭是一种很缺乏安全感的生物,它们总是结伴而行,而且还要经常搬家。
就算面对于陌生的道路和公园,水獭们已经完全熟悉并能快速适应。
他们有时候生活在公路下面,有时生活在桥底。
因为城市中他们几乎没有天敌,于是小海獭们幸福的生活着。
▌都市上班族企鹅
南非开普敦。某海滩。
距离城市将近百公里的海岸边,一只公企鹅摇着尾巴上岸了。
这种企鹅叫做斑嘴环企鹅,喜欢一起行动。
于是你总能在傍晚时分看到一群企鹅,一起蹦蹦跳跳的下班了。
这个场面和我们挤地铁也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企鹅只有一个配偶,一生只爱一个人。
每天雌企鹅负责在家看护幼崽,而公企鹅则负责穿越城市出海捕鱼。
而路途的遥远和下班高峰期的车来车往,就成了它们最大的风险。
有时候它们会迷路,也会因为害怕躲在下水道、草丛、或者车底,但是它们会义无反顾的回家。
因为那里有它的家人孩子在等它归来。
▌都市中的庞然大物们
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是被宠爱的小精灵,城市中也偶尔有很多庞然大物的存在。
南美洲。圣卢西亚。
这里小镇的夜里,常常有河马出没。
它们出来没啥大事,就是吃点你家门口的草坪。
美国。阿斯彭。
这里一到夜里就会出现黑色的庞然大物,在街道上游荡。
没错,就是黑熊。
黑熊所到之处可以说是一片狼藉,为了觅食他们还学会了很多技能。
翻垃圾桶、爬窗户、开车门,都不在话下。
那里的居民晚上可能总是会有点“小惊喜”......
斯里兰卡。
由于丛林不断被开垦为农田,大象们觅食变得容易起来。
这严重威胁到了村民们的生命安全,于是村民们只好用射灯,爆竹和照明弹进行自卫。
据悉每年有200多头大象和80多人在此类冲突上丧生......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回过味来了。
生活在都市里表面上憨态可掬的野生动物,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神庙里供养的猴子看上去无忧无虑,但投喂的食物的复杂性,使他们的身体产生很多疾病。
经常搬家的海獭也不是因为好玩,是因为都市里的嘈杂纷扰使他们担惊受怕。
企鹅穿过整个城市去上班,因为过去50年的环境污染,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减少了80%。
而每年死在车轮下的企鹅,多达30只。
河马、黑熊、大象、麋鹿总是在夜晚偷偷进入居民区,其实他们也很害怕。
但他们真的很饿,野外已经找不到吃的了。
《野性都市》里可以看到很多人与动物温馨相处的场景。
但是在这些场景背后,是血淋淋的人类压制动物生存的真相。
有两个可怕的事实是:
很多城市里,野生动物已经彻底消失了。
过去40年来,全球动物急剧减少了一半。
这部分的纪录片太多,《统治》、《海豚湾》、《塑料海洋》,都是反映这个现实的残忍而优秀的作品。
《海豚湾》
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留给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这些被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落户城市的野生动物,又该去哪呢?
看纪录片时,君君还看到一句更扎心的评论:
“这些动物能出现在外国的城市的大街上或角落里,而在中国,这些动物可能只会出现在餐厅的餐桌上。”
君君最后想说,诚然,今天的人类已经站在了地球生态系统的顶端。
但不要忘了,人类的登顶之路伴随着动物们的灭亡,一路踏着动物们的尸骨走来。
请尽量的善待它们,因为一开始,我们都只是想活下来而已啊。
保护动物=人类!
转自:流量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点击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