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导航

这才是2019年最该记住的电影,哪怕奥斯卡连一个提名都没给它!

奥斯卡颁奖礼结束了,而大家则仍然在为《寄生虫》是否该获奖,《爱尔兰人》有多遗憾,《1917》更该拿最佳而争论不休。

不过,今天想要跟大家聊的,并不是以上任何一部,这部影片,在整个颁奖季都被忽视了,而奥斯卡甚至连提名都没给它一个。

而它,才是2019年奥斯卡,乃至颁奖季的最大遗珠。

这就是:

没有错,就是《黑水》。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关注这部电影,毕竟它方方面面都很有看点。导演是《卡罗尔》《幻世浮生》的托德·海因斯;主演有马克·鲁弗洛,安妮·海瑟薇,蒂姆·罗宾斯。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9%,观众好评度更是有95%;豆瓣方面,目前有8.4分,好于86%剧情片。

影片质量很好,媒体和观众的评价也很不错。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还是影片的题材。《黑水》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阴谋——小人物对抗垄断公司,花费数十年时间,揭穿行业内幕。

这样一个配置,老实说, 就是很典型的年末冲奥片标配。

像2015年的电影《聚焦》,同样由马克·鲁弗洛主演,同样是揭露真相黑暗面的传记剧情片,同样是极为工整的群戏,最后就大获成功,一举斩获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成为那一年的大赢家。

反观《黑水》,却遭遇了完全相反的命运。在今年的奥斯卡,这部影片一个提名都没有捞到,悄无声息、彻头彻尾地被埋没了,甚至在整个颁奖季,它被提及的次数都非常有限。

就像《原钻》这种奥斯卡遗珠,还仍然有在颁奖季闪光的时刻呢。

本片在整个颁奖季,一共获得四项提名,未获得任何奖项。

但是,越是这样,越觉得,这是一部我们应该看的影片。它关照了我们的时代,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时代,同样也是我们的,正在经历的这个,满目疮痍的时代。

甚至于,某种程度上都会觉得,《黑水》之所以在奥斯卡遭遇如此冷遇,不仅仅因为今年竞争过于激烈,不仅仅因为托德·海因斯提不动刀了。

真正的原因是,这很可能是一部连奥斯卡都不太想碰的电影。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这注定会是一部现实意义远大于影片本身的电影。

故事开始于199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座小农场内发生的无妄之灾。

本片的男主角,刚刚升任大律所合伙人的律师Rob Bilott,接到同乡的电话。

电话那端,年迈的农场主希望能控告自己的邻居杜邦公司。因为杜邦公司在附近建立的垃圾填埋场,持续排放污水,害死了他的牛。

实际上,他这么做是在病急乱投医。对于老人来说,这是他认识的唯一一名律师;但他并不知道,美国的律师也分两种,一种为原告方辩护,一种专为大公司辩护。

不幸的是,Rob是一名公司辩护律师,并且杜邦公司,恰好就是他们律所的合作伙伴之一。

作为本片的最大“反派”,杜邦公司,大家都很熟悉吧?

世界排名第二大的美国化工公司,其产品贯穿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各个领域,从营养,保健,服装,到家居与建筑,再到电子与交通。杜邦无处不在。

小小农场主竟然选择与杜邦这座庞然大物为敌,此举无异于是蜉蝣撼树。

然而,像所有的灾难片一样,令人不安的真相,高楼、灾难与浩劫,总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开始坍塌。

而《黑水》的噩梦,则是从一卷农场的录像带开始。

奶牛的眼睛深陷,牛蹄外翻,浑身是血,精神失常,死状凄惨。连兽医都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畸变的情形。

而这情形,不只是发生在一头牛身上,而是发生在农场的全部两百多头牛身上。死亡的阴影张牙舞爪地笼罩了这座农场。

原本只是想要息事宁人的男主角Rob,越深入调查,越发现自己被卷入了巨大的阴谋之中。

长达50年来,杜邦公司隐瞒了这个事实:他们用来生产不粘锅涂层的化学物质PFOA具有强烈毒性,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毒害,却还钻了法律的空子。

工作在杜邦不粘锅流水生产线的女工,成为第一批牺牲品,好几位都诞下了畸形儿。

1980年,一位女工的孩子只有半个鼻子,一个鼻孔,两眼不对称。

这位畸形儿本人也在影片中有客串。成年后的他,接受过无数次手术,依然未能矫正成功。

畸形儿事件后,杜邦公司遣返了所有女工,改为大规模招聘年轻男性;后来这批生产线上的男工,绝大部分也没有活过50岁,最年轻的甚至30岁就身故。

甚至影片开场那可怜的农场主一家,全家也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而患病。原本态度强势的老夫妻,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相继因癌症而逝世。

他们并没有等到正义到来。

受害者不仅仅只是这一家人,也不仅仅只有工厂里的工人。在工厂附近,多达六个水区的居民,多达七万多人,都喝着化学含量超标的水。

有毒的水,他们喝了几十年,也大多而因此疾病缠身。

这一切,杜邦不知情吗?

种种内部文件都显示,杜邦太清楚了。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却刻意隐瞒了这其中的潜在健康危害。

杜邦公司原本是这些居民的恩人,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某种程度上,这几万人一直依附着杜邦公司而生。

直到这一刻真相大白:原来所谓的优待,都只是他们的卖命钱。

全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居然能够如此公然地草菅人命。如此魔幻现实的事情,为什么能够在现代社会上演?

——获悉了这一切真相的律师Rob,就如同屏幕背后的你我一样,心中只有愤怒。

但是,愤怒之后,又能剩下什么呢?

只有无力。

律师单挑垄断大公司,赌上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投入到漫长的诉讼过程中,与对方死磕到底。

这听起来当然很热血沸腾,但现实却并不是英雄小说,而《黑水》也不是一部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电影。

在揭露真相之外,影片也为我们讲述了Rob的生活,那始终充满了枯燥、痛苦和焦虑。

他并没有成为英雄,反而从一名前途无量的律所合伙人,变成无人敢碰的行业“毒瘤”:同僚、朋友和家人,甚至于受害者,都怨他,恨他。

战线拉得太长了。

杜邦公司不需要见招拆招,只要使出一个“拖”字诀,就能让这名律师的人生彻底拖垮:一天,十天,一个月,旁人还会热血,被煽动,给予你支持。

可是,五年,十年,十几年呢?还有谁站在你的身边?

牺牲了职业生涯的十几年,牺牲了朋友和家人,到头来也可能只是一场空;甚至于,连你一直试图帮助的人,那些受害者们,都未必能理解你。

他始终是被夹在中间的那个人——想要救人,却常常只能有心无力。

连受害者们都开始怪罪他:为什么要打破我们平静的生活?为什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却又不能给我们更多?

为什么?因为他做不到啊。

因为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这正是《黑水》的特别之处,也正是托德·海因斯的功力所在。

他本可以选择拍一部主旋律的、慷慨激昂的“告密者”电影,但他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影片改编自《纽约时报》的文章《那个成为杜邦噩梦的律师》(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

看过《黑水》之后再找来文章看,你会发现,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地好,好在忠实事实、忠实细节。为此他不惜牺牲了影片本身的戏剧性。这不是一部那么“好看”的电影。

但正是这种反高潮的处理方式,让我们深入到主角Rob Bilott的内心。

影片始终阴郁又冷峻,它节奏缓慢,毫无高潮,让观看电影的你也有些坐如针毡。

正是这样,我们才得以窥探Rob Bilott的十几年:他的人生,不仅仅只是一团火焰,也是火焰烧干之后的灰烬。

想要在和平年代做一个英雄是很难的。

对他们来说,热血,光芒,都是稍纵即逝;而之后的沉默,误解和压抑,才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去抗争。

对于我们观众而言,这也并不只是一段已经过去的历史,而是发展至今时今日的现实。

影片中的阴谋是骇人听闻的,但它并不遥远。

杜邦公司生产的含有有毒物质PFOA的不粘锅销往全世界。上世纪八十年代,杜邦在私下调查里,已经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实:他们跑遍了全世界,都没有发现有人的血液样本里不含有PFOA。

全球99%人类的血液都被PFOA污染,并且它是不能被降解的,它会留在你的血液里,并传给下一代。

2017年,PFOA被列入2B类致癌物;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还在无知无觉地使用着不粘锅。伤害还在继续。

是的,包括你我。

在这个层面上,《黑水》更是一部可敬的电影:导演托德·海因斯选择拍摄这个题材,这本身就值得我们致敬。因为他选择了和故事中的律师站在一起。

借由拍摄这部电影,他也变成了对抗那庞然巨物的勇士中的一员。

《黑水》记录了时代,也发出了时代的声音:那是一种对于权威的不信任和挫败感。

Rob Bilott试图向社会揭发杜邦的罪行,却发现连权威都与他们沆瀣一气;时代的车轮下,被碾压的只有平凡人而已。

他愤而说出了下面这段话,这无疑也是全片的高光。

但是,哪怕在这样巨大的无力和挫败感面前,他也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抗争。

不原谅,也不放弃,这是他作为个体,面对这个时代发出的声音。

转自:桃桃淘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评论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