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诉这部年度最佳悬疑片,害我哭瞎!
说到近十年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推理小说家,相信没人能比得上东野圭吾。
高产又畅销,他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家。
只要打开各大网站的图书排行榜,一定能在畅销榜单上看到东野圭吾的作品。
《解忧杂货店》《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这几部作品,算是路人皆知了。
但东野圭吾还有一个连载系列,国内关注度并不大,却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
今天要说的正是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
《祈祷落幕时》
The Crimes That Bind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科普一个侦探——加贺恭一郎。
东野圭吾笔下最火的两个侦探,一个是汤川学,另一个就是加贺恭一郎。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加贺恭一郎名气远远比不上有“神探伽利略”之称的汤川学。
直到2010年的探案日剧《新参者》出现,以及后来衍生的一系列SP,加贺恭一郎的角色才逐渐深入人心。
《祈祷落幕时》是加贺恭一郎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
如果是东野圭吾的粉丝,会知道加贺恭一郎的身世一直是个谜。
而《祈祷落幕时》开始,就揭开了加贺的身世之谜。
他的母亲在加贺10岁那年离家出走,到仙台做了陪酒女。
在周围人眼里,这个女人很神秘,似乎有很多故事,但她从不对任何人敞开心扉。
除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绵部先生。
绵部先生,是加贺母亲的情人。
这样过了18年,加贺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得知他母亲去世的消息。
加贺匆忙赶到仙台,写信者是母亲做陪酒女的酒吧老板娘。
老板娘告诉加贺,他的地址是绵部先生给的。
加贺处理完母亲的后事,本想通过绵部先生了解到母亲的更多事情,但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
一晃,16年过去了,加贺还是没找到绵部。
画面转到现在,东京一间公寓里,发现了一具死了20多天的女性尸体。
死者叫押谷道子,生前一直住在离东京很远的一座小城。
死者所处的公寓,户主叫越川睦夫,也不见踪影。
从目前的状况看,凶手很可能就是越川睦夫。
警方根据公寓其他住户的描述,画出了越川睦夫的素描像。
但仅凭一副画像是破不了案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刑警松官找到了第一条线索。
他猜想:这个案件跟上个月的流浪汉被杀焚烧案有关。
理由有三点:
第一、流浪汉是被勒死的,跟此次的杀人手法一致。
第二、两位受害者遇害时间相近,一个是14号,一个是16号,并且案发现场距离很近。
第三、女性遇害者的案发公寓,几乎空无一物的布置,那种生活方式,像极了流浪汉的塑胶帐篷。
就此,得出初步判断:越川睦夫就是流浪汉。
然而,从后期提取的DNA看,两者并不是同一人。
警方只好再次从死者押谷道子一方入手。
原来,押道谷子去东京是为了看舞台剧。
而那场舞台剧的导演浅居博美,是押道谷子的初中同学。
松官找到了第二条线索:浅居博美。
警方马上找到了浅居博美问话,但是对方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就在警察们准备离开时,刑警松官又找到了第三条线索。
剧院的墙上有一张浅居博美和表哥加贺恭一郎的合照。
松官找到加贺,想从他身上找到关于浅居博美的一些蛛丝马迹。
蛛丝马迹倒是没找着,但是加贺的一席话点醒了松官。
凶手早预料到警方会拿这些常规的生活用品进行DNA鉴定,东西都掉了包,这才导致第一次的推测不成立。
这次用床单上的少许DNA与尸体进行比对,鉴定结果是匹配的。
越川睦夫就是流浪汉,两起案件串连起来了。
案件有了新进展的同时,松官发现了第四条线索。
从死者越川睦夫的遗物里,找到了一幅写满日本桥名的挂历。
6月份,刚好是常盘桥。
巧的是,松官去常盘桥的时候,碰到了加贺。
而更巧的是,松官无意间提到的那本写满桥名的挂历,跟加贺母亲遗物里的一模一样。
这本挂历,是当年加贺唯一能找到与绵部先生有关的东西。
加贺让松官帮忙做一下两本挂历的字迹鉴定。
果然,两本挂历的字迹出自同一个人。
苦苦寻找多年的绵部先生就是越川睦夫?
加贺决定亲自参与到案件的调查中。
每年7月份,日本有个洗桥节,类似中国的“七夕节”,是情侣们约会的良辰吉日。
而这天,绵部都会去见某个人。
加贺仔细查看了无数张洗桥照片,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浅居博美。
凭着警察的直觉,加贺觉得浅居博美与这一切脱离不了干系。
与东野圭吾笔下另一位天才型侦探汤川学不同,加贺是属于观察型。
他喜欢从日常生活着手,从嫌疑人的街坊邻居或相识的人的口中寻找疑点。
加贺去找了浅居博美的初中同学,得知了她当过自己老师的情人。
案件调查到这里,警方做出了新的推测:
死者押谷道子无意间得知了浅居博美是男老师的情人,想借此敲诈。
结果,被男老师勒死,随后,男老师又被浅居博美杀死焚尸。
所以,越川睦夫,流浪汉,绵部先生,男老师,他们都是同一个人。
看起来,推测很合理。
然而,当松官拿着越川睦夫的画像去找男老师的妻子时,被对方否认了。
案件又陷入了僵局。
此时,加贺重新回顾了整个案件,终于明白了背后的真相。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他去拜访浅居博美,偷了一根头发做DNA鉴定。
案件调查到这里,差不多水落石出了,直接说出凶手就没意思了。
总之,后半部的真相令人震惊的同时,害我哭瞎。
整个调查过程可以说一波三折,假设、取证、推翻、重新假设,一番烧脑之后,回归到了对人性的思考。
给毒粉一点点提示。
该片的故事结构是双线交织,一条线是加贺寻找母亲的情人绵部,另一条线是表弟松宫调查公寓女尸案。
这两起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家庭的创伤。
加贺因为母亲的出走与父亲僵持至今,浅居博美因为母亲导致自己和父亲出逃,而他们又冥冥之中遇见了。
加贺与浅居博美的创伤都来自母亲,所有无意的交集都有迹可循。
至于这一切的因果联系,毒粉们自己去看。
影片的豆瓣评分8.2,说是年度最佳悬疑片,恐怕不过分。
观影过程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浅居博美的寓所墙壁。
初一看绚丽,再一看却充斥着地狱的绝望与恐怖。
如地狱一般的墙壁,暗示了浅居博美和她的父亲一直活在地狱里。
浅居博美再次见到母亲时,愤恨地说出一句:你才是应该下地狱的那个人。
地狱,是浅居博美与她父亲这么多年的真实境遇。
浅居博美的父亲坠入了地狱,她自己也如同身在炼狱。
父亲为了她自焚,而博美为了让父亲感受不到自焚的痛苦,亲手扼死了自己的父亲。
看似残忍扭曲的杀戮,却充隐藏着爱与温情,黑暗背后的人性与爱,正是东野圭吾作品中一贯的主题。
《白夜行》里的亮司默默守护着雪穗,无法行走在阳光下。
▲《白夜行》
《幻夜》里的雅也为了美冬活在黑暗里,却心甘情愿。
▲《幻夜》
《嫌疑人X的献身》,石神为了所爱之人靖子,精心策划了一出指证自己的戏码。
▲《嫌疑犯X的献身》
浅居博美的父亲,隐姓埋名26年,为女儿清除障碍,甚至愿意淡然赴死。
守护自己爱的人,牺牲其他人,本应罪大恶极的他们,却因为这种极端的爱让观众感动。
东野圭吾的作品里,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人性的真实表达。
他剖析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家庭和社会对罪犯造成的影响,继而产生矛盾的人性思考。
读者或观众往往在看到最后的时候,会忘记了罪犯杀人的事实和对他们的痛恨,只觉得可怜又可悲。
东野圭吾在一次采访中曾说,
生活的复杂且不易,在痛苦与无奈之下,最终会催发出关于人性的大大小小的恶意。
但我们不能因此做出单一片面的判断。
比如所谓的善意的谎言,我们当真能百分之百去确定它的对与错吗?
转自:黑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