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识到他的演技
今天Sir来打脸了。
郑重地。
在上个月底写新片前瞻的时候,Sir给一部电影的期待值打了一星。
凭什么?
看导演,此前只有一部作品,豆瓣2.9。
再看主演——
于谦。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一个相声演员跨界,请问不拍烂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 《越光宝盒》《祖宗十九代》《快手皇差》
这样的片,总该躲远点吧。
可谁知看完了电影……
于谦老师,对不起!
真的错怪您了啊!
这是一部各方面打破你预判的电影。
从某种角度说,它才是本月最大黑马——
《老师·好》
Song of Youth
这部于谦主演兼监制的电影,着实让Sir没想到——
于谦老师在里面居然一点也不搞笑。
反倒是结结实实地把观众感动出了一把鼻涕眼泪。
它收起了国产青春片的矫情和浮夸。
谱写成一曲献给校园,献给老师,献给多人心心念念的八零年代的青春之歌。
平凡无奇。
却真挚动人。
说起于谦,首先想到的是“抽烟,喝酒,烫头”。
但电影里?
他变成了一个作风严肃的老师,苗宛秋。
抽烟,喝酒,烫头?非把你生吞活剥了不可。
于是学生们人送外号,“苗霸天”。
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
人们讨论着诗歌、理想,社会思潮翻涌,新旧观念碰撞。
就像今天学校为学生沉迷手机而头疼一样。
当年鼓噪着学生的新生事物也不少:烫发、口红、收音机、武侠小说、霹雳舞……
“食古不化”的苗宛秋,成了学生心目中封建统治阶级的化身。
用他们的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而反抗的方法,是拆老师的自行车后盖……
让他的衬衫上溅一身泥。
Sir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有一部电影,反映出像这样令我们亲切熟悉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可不只是尊敬和爱护。
我们和老师之间更像是冤家聚头,猫捉老鼠,阎王斗小鬼……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剧情也太平淡了。
但大多数人的青春里,真的没有洒下过那么多狗血。
电影许多的小细节,一秒就能让你重(暴)返(露)青(年)春(龄)——
北冰洋汽水。
东北大板雪糕。
还有名曰“无花果”的萝卜丝。
饰演学生的演员,是清一色的新人。
也许没有星光,但看起来更像是你的老同学——
调皮的男孩,臭美的女孩,不正经的恶作剧,听老师话的乖宝宝,传闻中混社会的坏学生……
可以说,靠着“平平无奇”四个字,《老师·好》已经跑赢了一票国产青春片。
故事发生地南宿一中。
师资力量惊人地雄厚。
不是说大话,这所小小的南宿一中,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师资力量最丰富的学校。
体育老师吴京,苗宛秋办公桌旁边是何冰,他教师宿舍隔壁住着乔杉,学校里的老师还有胡军、王志飞、丁海峰、史可……
别惊讶,这些老戏骨都是于谦动用丰富的人脉请来的“龙套”。
他们可能只有一场戏,一句台词,也不妨碍他们演的非常有看头。
当然,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是于谦。
之前说过,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搞笑的意思。
就算有喜剧戏份,也都交给了其他人,他则全心塑造了一个霸气冲天又兢兢业业教师形象。
就问你,这样的于谦老师你见过吗?
他是该地区唯一的先进教师,年年受到学校表彰。
和你的老师说过的一样,这次,他遇到了“教师生涯中最难带的一届”。
第一堂课,就给了学生下马威。
擦掉口红,没收小说,把头发拉直。
不听?
面壁,蹲马步,顶水杯……
更是直接和班级里混过社会的大哥大讲狠。
我在派出所有人!
够横吧。
转过头,下了班,看见班上的小混混和自己女儿在楼下荡秋千。(其实是想来等他交入团申请书)
他呢,丢下自行车,拿起扫帚边后退边喊:
一失足成千古恨,祸不及家人啊……
哈哈,这个苗霸天怎么比谁都怂。
一个爱护家人,胆怯却勇敢的小知识分子形象,直接撕掉了苗宛秋身上的伪装,让他从刻板的标签中活了起来。
他全部的勇敢和霸气,都用(装)在了学生面前。
一个优秀教师,年年分不到房,因为不懂得巴结,也不愿意巴结。
为什么呢?
《老师·好》不是简单勾起你的青春怀旧。
而是难得地聚焦于一位老师,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Sir发现,他是一个压抑的人。
一所平凡的中学,一个平凡的班级,一群平凡的学生,以及一个平凡的老师。
唯一的不平凡,可能是苗宛秋的那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是不是太不合常理——
1965年的省状元,为什么后来到了县中学教书?
其实,苗宛秋当年的确被北大录取了,但由于家庭成分问题,被取消录取资格。
后来,他从省城到了县里,当起一个教书匠。
也把自己所有的理想和不甘,寄托到了学生身上。
当班里来了一个好苗子,他回家多喝了两杯酒——她是能考上北大的料。
然而《老师·好》也并非一味歌颂。
它诚实戳破老师的不好。
作风霸道,乾纲独断,不懂变通,一切——
唯分数论。
学生要竞选班长,他却一意孤行,要指派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来当。
因为成绩好,就代表一切都好。
学生们为了给他争回面子,悄悄排练节目要在艺术节拿第一名。
他却以耽误学习为由,坚决取消。
在世界电影里,有过许多形象伟岸的好老师,他们富有良知,充满勇气,告诉学生去追求自由,热爱生活。
但这样的老师,你见过吗?
我们的老师,不太在乎什么“素质教育”,还掐断你爱情的小火苗,霸占你的体育课和艺术类课,只告诉你要……
好好学习。
但,这就是老师的不好么?
读书的时候,我们怕老师,烦老师,抱怨老师。
直到离开学校我们才能够理解——
原来老师压抑了我们,也压抑了自己。
他们并非不爱我们。
只是他们的人生阅历让他们知道——
分数,是在现实环境中,老师能够给学生的最好的东西。
《老师·好》中的故事,就是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经历过的事。
你和老师闹过,赌气过,对抗过。
但最后他(她)却成为了你人生中不可替代的人。
就像苗霸天。
刀子嘴,豆腐心。
为了送学生去医院而丢过自行车,也不同意学生浪费时间帮自己去找。
学生倒买倒卖,和人打架,进了局子,是他动用关系把人捞出来。
看到学生自暴自弃,他即使胆小如鼠也要硬社会混混。
这样的“两面派”,让苗宛秋的假,映衬着一群默默奉献者的真。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太老套了一点?
老实说,Sir恰恰觉得国产电影需要这种简单和纯粹——
与其拍那么多青春伤痛。
不如我们好好拍一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老师。
别因为“老套”掉头就走。
就像《谁先爱上他的》中有句台词——
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
觉得妈妈永远是妈妈
所以就不知好歹
你看。
人有时候多没心没肺。
越是那些猜不透的爱,你越拼命想去追求
那些对你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爱,你反而习以为常,觉得“土气”了。
导演张栾承认——
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见到了如今很多失败的师生关系情景,所以想谈谈记忆中的老师形象。
而监制于谦也坦言,电影中的师生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
通讯和科技的发展,打破了隔阂与神秘,同样,也暴露出难言的冲突与丑恶。
八十年代,听《童年》;九零年代,听《同桌的你》。
到今天,看视频,耍抖音。
方式不同,但故事相似。
还记得在采访中,导演说——
……我上学那会,要是有学生犯了错,老师叫来家长,家长是会拉着老师一起教训孩子的……
在那个“不打不成器”的年代,教育可以很简单,师生也可以很单纯,甚至所有故事都有着一个从虐到爱的过程。
可如今,全方位的监控,7*24的沟通协作,让人心容易显得复杂,教育也往往夹杂无奈,让上一代的人都无法理解。
师生的关系,仿佛是如履薄冰。
大家都趋向于教条的规范。
唯独少了电影里的的那些“弯路”——
去经历不知所谓的胡闹,顶撞和逃离。
也去经历逃离后,才发现已经回不去了的遗憾。
别怕。
生而有悔,才是青春最迷人的地方。
转自:Sir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