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整整半年,「豆瓣年度第一」终于出现
终于来了——
“那个男人”。
求资源,求链接,求字幕……
中国“地下电影圈”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不过。
看完热闹,也该看看门道。
因为它,毕竟是2019豆瓣评分第一新片。
《小丑》
Joker
真·DC一哥。
票房,全球9亿美元(还在涨),R级片冠军。
口碑,可以用“恐怖”形容——
IMDb 44万人评分8.8,豆瓣开分9.7,目前还有9.1。
《卫报》《名利场》《帝国》等媒体分别给出“破格超凡”,“精彩绝伦”,“年度最佳”等一系列至高赞誉。
更不用说,历史上首部漫改电影获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
Sir此前写过三篇,从预告分析、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其人到小丑这个角色,提前预热过这部电影。
但。
依然会有人(甚至绝大部分人)看完它会问——
《小丑》,究竟好在哪?
演技好?尺度大?与某些现实不谋而合?
在Sir看,这些不是重点。
回归电影本身。
谈《小丑》,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我们正处在的超英电影时代。
所以。
之于当下电影界,它的意义:
一部脱胎于超英世界的电影,坚决地站在了超英的反面。
而之于当下的我们,它的意义:
一个被逼疯的人,竟然成“神”。
小丑本丑
如何塑造“超级英雄”?
重点在超级。
于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超级英雄电影,都在放大。
放大人的某种特质——
超级力量,超级痛苦,超级隐忍,超级善良……
注意到没?
这种放大,往往是单向的。
于是就有了反派的放大,形成互补——
超级邪恶,超级暴力,超级傻……
《小丑》的塑造过程,同样在放大。
但不是对抗。
是暧昧地纠结在一起。
两个特征:笑和舞蹈。
在《小丑》里,笑,有三重定义。
第一重,病理。
亚瑟从小被养母虐待,所以造成大脑损伤,让他在受刺激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大笑。
在受到委屈、欺压时,他的笑极为痛苦。
眉头紧皱,眼睛紧闭,如果没有笑声,那他是处于极端的恐惧状态。
笑,只是他的病态表现。
第二重,合群。
当周围的人笑了,就算是他不觉得好笑的梗,他都得要表示很开心。
这种笑,只用一张开心的嘴,发出笑声就够了。
整张脸的僵硬和虚假,以及下一秒迅速就能恢复冷静的脸。
就足以说明,他的这种笑只是融入四周的“伪装色”,笑,不过是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方法。
第三重,快乐。
亚瑟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其实不多。
他可以因为卓别林的电影而发笑,可以是因为自己的幻想,过于美好而发笑。
他的笑,有明显两面性。
它放大的,是普通人身上长久存在的纠结和尴尬。
而当这种两面性走向统一时,结果只有一个。
——他彻底沦为变态。
就像在楼梯上的笑,在警车上的笑。
他的“病”好了,却也真正病入膏肓。
与笑同样比重的,是舞蹈。
在电影里,Joker一共跳了7次舞。归类之下,为两种。
为他人而跳。
为自我而跳。
第一次,乐器店门口为别人做广告。
镜头没有给他特写,只是默默地在远处,看着这个与冷漠街头格格不入的小丑。
戏谑。
与之相反,是亚瑟第一次杀人后,在厕所独舞。
这一段导演拍得极其优雅、细腻。
杀戮为他带来平静?
你可以这样理解。
但别忘了,在他开枪杀人后,惊慌的自言自语——
惨了惨了……
Sir更倾向于,这是他分裂的开始。
不信你看,他重生后的舞步——
从长楼梯一路跳着舞下来,肢体欢脱, 力度十足。
挣扎?
一点都不。
《小丑》仅靠两个动作,就塑造出一个在悬崖边行走的人。
一推,万丈深渊。
一拉,起死回生。
背后那只手是谁?
别看。
如果不是你,那ta就在你身边。
它塑造的,不是一个你无法望其项背,只能在心里崇拜的“英雄”;
而是那个可能无法感知,却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自己。
成为小丑
“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传统超英传递的励志与希望。
讽刺的是——
成为小丑,也是因为亚瑟拼命想做更好的自己。
一个细节。
时间:11点11分。
分别在社工办公室,精神病医院以及小丑俱乐部都有出现。
尽管导演在访问里提过这并非彩蛋,但11这个数字,却不得不引起Sir的注意。
在回去翻了下漫画以后,Sir发现了个不得了的事实。
在电影有所参考的漫画《致命玩笑》里,小丑的过去首次被揭露,就出现在漫画的第11页。
△ 出自DC的插画师蒂姆·赛尔为漫画重新上色版所作的序
你会发现,亚瑟成为小丑的过程,甚至与漫画《致命玩笑》小丑的台词如出一辙。
我证明过我和其他人没有区别!能将神志清醒的正常人变成无药可救的疯子的只是糟糕的一天。如今正常世界与我的距离,也就是那糟糕的一天。
“只是糟糕的一天”。
这一天,放到亚瑟身上,正是三个11点11分。
三个时间出现的场景,对应的正是支撑他生活的三个要素:
社会援助,工作,家庭。
原来的亚瑟,有着薪水微薄还被欺负却仍然喜欢做的工作,效果甚微却还能减少痛苦的社会援助(取药),苦苦支撑却仍旧爱着的相依为命的妈妈。
甚至,他努力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
《小丑》是怎么把亚瑟逼疯?
依次把三个要素拿掉。
然后,化成了垃圾,枪和冰箱。
最后,通通化成血。
在电影开头,如果仔细听背景新闻,会注意到一个这样的关键词:
垃圾。
今天是垃圾车罢工第18天
每天堆积一万吨垃圾
连高级住宅区都变成贫民窟
这是背景介绍?
哥谭镇被垃圾侵蚀,小镇居民苦不堪言。
但,这又不单单是一个背景介绍。
注意第三句话:高级住宅都变成贫民窟。
在小丑出现时,这就是一个混乱的,无序的,需要被打破等级的社会,而第一步,消灭富人阶级,就从堆满垃圾的高级住宅区开始。
垃圾,当然也是指小丑自己。
当自食其力的他被老板揶揄,他的反击和报复成为托马斯·韦恩口中的小丑行为,而他的梦想成为他人的笑柄。
换来的,便是他最后在莫里的脱口秀上的话:
当你惹毛一个被社会遗弃,被当成垃圾
精神有毛病的边缘人会怎样
而面对效果甚微却还能减少痛苦的社会援助,一开始他是试着去接受,去理解。
当同事给了他一把枪后,所有事情都改变了。
但连取药减少痛苦都将无法保证时,他还以这个社会的,只有枪。
仔细看他开枪的行为变化。
第一枪虽然是玩枪的时候,不小心走火开的,他惊慌失措。
接着第二枪,是被欺凌后的反抗,虽然慌张逃跑,但开枪多了几分坚定。
最后对着莫里开枪,分明已经无惧所有。
Sir数了下,电影里开的枪,竟然也是11下。
而11枪,都是左手开的。
虽然是左手,但握枪也稳,下手也狠。
为何不用擅长的右手开枪?
因为只有在杀戮过程中的极度自信,和享受着这一切的时候,才会用那只并不常用的手,体验杀人/握枪时的快感。
11不仅是个数字,更是他从良民到反社会人格的变化见证。
对于击垮亚瑟的最后一棵稻草——家庭。
电影用了冰箱作为暗示。
在寻爹失败之后,亚瑟回到自己的家里。
打开电冰箱,清空里面所有的食物,然后自己钻了进去。
他是渴望有单独的个人空间,静一静?
还是想要自虐,想要自己冻感冒?
他翻阅自己以前被母亲虐待的报道时,有一张图片是特写的暖气片。
亚瑟曾经小的时候被绑在暖气片上被虐待,以至于后背也留下了大片的灼伤。
在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也失去了精神信仰后。
一切,化成了血。
一个不3刷,绝对找不到的动作——
第一次,亚瑟被小流氓们堵在巷子里殴打在地。
双手插在两腿之间,一副委屈宝宝的样子。
当他看着碎了一地的广告牌时,亚瑟将手伸进了衣服,摁下了一个衣服上的按钮。
在胸口的花,流出了红色的液体。
这是第一次出现血的意象。
他的心碎了。
在电影里,血,并没有太多特写。
就算是在地铁里射杀醉汉的场面,也只是玻璃上沾满血液,就一闪而过。
但当Joker两次杀人时,血液都恰好沾在了他半边脸上。
这样的处理,正好表现着让亚瑟内心的“双面人”的心理。
一半是人,一半是疯子。
一边纯洁,另一边沾满血腥。
就连最后蝙蝠侠的父母被枪杀时,也是被血液溅了半边脸。
对啊。
谁不想做更好的自己?
但。
如果“更好的自己”的路一条条堵死呢?
这时候,你一定似曾相识另外那半边的声音:
往回走。
愈堕落愈快乐。
小丑背后
黑白分明,是超英世界的永动机。
即使反派再拉风,ta最终也不能跨出邪恶方阵营一步。
《小丑》同样。
电影的背景,设在1981年。
目前已公开的剧本里写明:
尽管在电影里并未提及,但这个故事发生在过去,就称作1981年吧。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片头华纳兄弟的logo,用的正是70~80年代初版本的logo,也是为了凸显故事发生的时间。
为什么?
20世纪70、80年代,正是美国经济的第二次“衰落”(Decline)期,当时美国的商品和资本的国竞争力正急剧地下降。
衰落期的同时,社会贫富差异因为政策和剧增,导致贫富悬殊差异越来越大。
1979~1993年,在里根和老布什两位总统的执政期间,享受更多实惠的是富人阶层而不是广大民众……而仅仅在1979~1989年,占美国总人口1%的富人阶层的财富总额翻了将近1倍,从全国总财富的22%上升到39%。
贫富悬殊,有钱人要去死,穷人正在死去。
但。
小丑本人,却是游走在这黑白世界外的唯一角色。
他多次强调,自己没有政治倾向。
甚至,当“小丑们”向他俯首称神,他也毫无感知。
自顾自地,把街头,当做自己的舞台。
做出了当初讲脱口秀时的动作——
一个人的异化,离不开环境的刺激。
然而,电影里出现的除了有正在上映中的《粉雄佐罗》和《凶线》,给了最多篇幅的莫过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小丑》无论在服装还是整部电影的内核,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模仿”卓别林。
台词“我曾认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现在才发现,其实是一出喜剧”,脱胎于卓别林的那句“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最不得不提的,还是《摩登时代》。
情绪最复杂的一幕——
剧场播放卓别林蒙着眼在商场溜冰,画面上竖着“危险”的牌子,表面上是预示着对危险的视而不见,实际上却是反讽。
《小丑》里富人看着剧院里的这一段哈哈大笑,对剧院外示威的人群视而不见。
只有亚瑟,在纯粹享受电影的快乐。
在Sir看,《小丑》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清醒”。
——超英营造的虚幻已经超载。
是时候有人来开这一枪了。
痛苦,有时不是一句“做更好的自己”可以摆脱的;
懦弱,有时不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就能改变的;
困境,有时不是有希望就能摆脱的……
电影过程中,Sir常想起一句多年被误解的话。
——“以德报怨”。
这是超英世界的宗旨,用美德感化邪恶,用希望麻痹现实。
但孔子说的是这意思吗?
他的完整表达是: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别人,也对自己。
有些电影,可以让我们在平日给自己打鸡血,上价值;
但别忘了。
有些电影,是我们面对深陷痛苦的同类时,想起同样曾经不幸的自己,枪口不忍地抬高一寸。
《小丑》无疑是后者。
就像《黑暗骑士》里,另一个小丑说的:
疯狂就像地心引力,有时候需要做的不过是轻轻一推
这部《小丑》更入世。
他说。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
但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这“糟糕的一天”而终成小丑。
如果恐惧是我们最后共同的心灵语言。
那恐惧一定也是我们最后必须守住的怜悯。
转自:Sir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