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百年前的照片,毫无预兆地登上了热搜。

这张号称是经过AI修复的林徽因旧照,一夜之间被千万网友疯转。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感觉熟悉么?

大眼睛、小翘鼻、尖下巴,上抖音微博豆瓣搜「清纯国民风女神」,同款一抓一大把。

可拉倒吧!

林徽因的确是位佳丽,这点毋庸置疑。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是与陆小曼、周璇、阮玲玉齐名的民国美人。

但她绝对没长那么张网红脸。

所谓的AI修复技术,不过是炒作罢了。

「中国第一才女」的头衔之下,林徽因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

她青年时期留学美国,研习艺术与建筑学。

归国后与丈夫梁思成走遍大半个中国,探寻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梁林夫妇

不但是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奠基者之一,还撰写了不少文学作品,甚至亲自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国徽的设计。

但相较于才华,大众似乎对她的花边新闻更感兴趣。

「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

「是谁害死了徐志摩」

「梁思成续弦另娶,还不是因为头上那顶原谅帽」

因了这些为她倾心的男人们,林徽因在今天成为了流量媒体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史文来源。

种种别有用心的标题与文字,都在歪曲其形象,暗讽她作风不检点。

更有甚者直接将她形容为「近代知名绿茶婊」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不谈她对文化对艺术的巨大贡献,而整天把她和男人捆绑,拽着八卦大嚼舌根。

这无疑是种侮辱。

与其人云亦云,不如试着自己去走进这位洗尽铅华的绝代佳人的世界——

《梁思成与林徽因》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这档节目由央视新闻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制作。

央视出手,果然非同凡响。

《梁林》的豆瓣评分高达9.4,是近十年来评分最高的人物传记纪录作品。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节目组遍寻史料,只为全方位呈现这对世纪伉俪的传奇经历。

梁林夫妇的一生横跨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相关资料面之广、量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为此,制作组长期往返于中美日三地之间搜寻取材。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制作组在东京大学建筑学院村松伸教授的办公室里取材

不仅搜集了大量相关信件、文章、报告、诗集,还采访了数十位相关人士。

甚至将梁林在上世纪初曾经探查过的塔楼、庙宇、洞窟都跑了个遍。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光是片尾字幕中的鸣谢单位,就多达数十个。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制作组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这部8集纪录片的制作周期长达三年

得亏是央视出品,要是其他电视台,可能还没拍一半资金就见底了。

虽然本片聚焦的是梁林夫妇,但故事却要从他们的父亲说起。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知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梁启超与儿女

那篇经典的《少年中国说》正是出自他之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同样是活跃于清末民初政治家。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相同的政见,让梁启超与林长民结为挚友,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因此相识。

林徽因天资聪慧,从小深得父亲宠爱。

林长民曾这样评价自己与爱女间的关系:

「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林长民与林徽因

能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儿女建立友谊,如此开明思想的父母,在今天仍属珍贵。

1920年,林长民出访欧洲,十六岁的林徽因担任父亲的随行翻译。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林徽因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求学的徐志摩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邂逅林徽因之后,已婚的徐志摩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爱恋。

他直接向妻子提出离婚。

并为林徽因创作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

只可惜,爱之神并没有眷顾他的痴情。

1924年,林徽因与徐志摩曾共同为来华访问的泰戈尔担当翻译。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左起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泰戈尔敏锐地觉察到了两位随行人员之间微妙的关系,临别之时,赋诗一首: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描摹得实在太准。

1928年,林徽因穿上自己设计的民族服装,与梁思成在海外完婚,算是彻底断了徐志摩的念想。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向自己的儿女回忆起这段单恋往事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不过在此之后,二人依旧是好友。

林徽因还将徐志摩的这番情谊,化作自己研习文学的动力。

在1931年徐志摩意外身亡后,她开始以「徽音」为笔名,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

但文学毕竟只是闲情雅致,和丈夫梁思成一样,她是为建筑而生的。

1924年,梁林在父辈的安排下双双赴美留学。

早在旅欧考察之时,林徽因就爱上了建筑学这个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专业。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她准备与梁思成一起,报考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

在得知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后,她便报考美术系,再转头选修了所有的建筑系课程。

铁了心要学习建筑学。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多年的西方生活,并没有让梁林二人崇洋媚外。

恰恰相反,在亲眼目睹了西方建筑界的繁荣兴盛后,夫妇俩立志要创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建筑学体系。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林徽因曾与美国当地记者交流自己拯救祖国艺术的理想

1928年夏,梁林学成归国,帮助东北大学开设建筑系课程。

随后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中国古建筑考察工作。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从1930年至1945年,夫妇二人跑遍国内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获得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识,因而得以及时保护。

1937年夏,他们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五天后,完成佛光寺基本结构测绘的两人离开五台山,回到附近的城区。

这时他们才知道,就在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重见天日的那一天,七七事变爆发了。

林徽因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

「当下我们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这个刚烈的女子,倒真是身先士卒救国于危难之中。

抗战期间,林徽因身患肺结核。

她顶着病痛的折磨,跟随西南联大辗转于湖南、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与丈夫共同运营一些战时学术组织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而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尘埃落定后,她仍没有停止奔走,又迅速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可惜,上天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1953年,由于不满北京市政府拆除古建筑的举措,林徽因心急如焚,病情迅速恶化,卧床不起。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在那以后,她就很少参与建筑事务。

或许也是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梁思成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样品,亲自为亡妻设计了墓碑。

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一代佳人,就此殒落。

当后人谈到林徽因时,会谈论些什么?

我们艳羡她的爱情

但不是坊间的流言碎语,而是她与丈夫梁思成的相扶相持。

但相较于徐志摩的月章星句,林徽因其实偏爱梁思成那独有的工科男告白方式

「今天参观的佛宫寺塔,好到令人叫绝,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梁思成在独自考察时寄给林徽因的信件

我们赞叹她的学识

她专精于设计、文学与艺术,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汲取知识以充实自我。

抗战流亡期间,林徽因为了协助丈夫的汉墓复原工作,借阅了《汉书》《史记》等作品阅读。

不曾想,一不小心研究过深,差点就学成了一位博学的女汉学家。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我们更敬佩她的胸怀

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丧命于日军的轰炸中,其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但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夕,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却接受了美军的邀请。

在即将执行的日本奈良轰炸图上,标出了日本当地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其遭受破坏。

古迹本身是无罪的。

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她暂时放下民族仇恨,抢救下了一部分无价的世界文明。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在外人看来,林徽因是一名魅力十足的新时代女性。

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

当她在女子学院执教时,经常有同学开玩笑说:

「如果男校的学生们看见她,怕是连课都听不成了。」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可在亲人眼里,她其实并不完美。

甚至有些脾气暴躁。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梁林之子梁从诫

但这才是真实的她,而非被外界神化或妖魔化的标签与符号。

不起眼的生活点滴,与无可估量的文化贡献,共同组成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

可在某些人眼里,这些事迹依旧不如她的情史吸引人。

流量小编、网文作者、野史写手,时常对林徽因的感情生活添油加醋,大书特书。

为她编造出风流糜烂之轶事,以达到自我意淫、博取关注之目的。

林徽因一句写给儿子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被后人强行解读为缅怀徐志摩。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哪怕其子梁从诫多次向媒体澄清此事,这句诗依旧被大众误读了半个世纪。

还被徐志摩的传记拿去做了标题。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该剧其中林徽因的扮演者是周迅。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林徽因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如今,人们不会再品林徽因的文,赏陆小曼的画,听周璇的歌,观阮玲玉的影片。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报价高达千万的陆小曼仕女扇面

反倒是对林徐陆的三角恋、周璇的未婚先孕、阮玲玉的香消玉殒如数家珍。

并且以颜值为标准,将她们强行拼凑成名为「民国四美」的女子偶像团体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世俗的颜值审美与戏剧化的情感经历,早已取代了伟大的艺术成就,成为她们留给后世的真正「宝藏」。

人人只想着能从她们满城风雨的轶事中分一杯羹。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愿矮大紧老师的这部影片永久搁置

梁林的女儿梁再冰曾承认,1955年母亲的去世,也算是人生之幸。

否则像她这样永不屈服的烈女子,很难想象在即将到来的政治运动中会遭遇什么。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是时代对女性太过苛求,还是它根本就配不上女性的万丈光芒。

上世纪诸多进步女性凄惨的命运,都源于大时代手中那把颠倒是非的屠刀。

而她们不带眷恋的离去,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正如林徽因诗中那番:

长条旅程,永在中途,

生是串脚步,泥般沉重,

死是尽处,不再辛苦。

一曲溪涧,日夜流水。

生是种奔逝,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它是安慰。

把她P成网红,是对这个才女的最大侮辱

转自:独立鱼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标签: none

暂无人评论

添加新评论

注册 登录

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