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天筹备,6年完成,国产科幻这一炮能响吗? |
---|
电影介绍网 • 网站分享 • loading次浏览 • 发布 2020-08-26 • 更新 2020-07-19 |
2019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一部《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一片空白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突然火了。 人人都在说,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终于到来了。 这话确实不错。 在它之后,光是下半年就有两部纯科幻作品来势汹汹(《拓星者》《明日战记》),更别说各种新立的项目了。 而眼下的暑期档,最值得期待的科幻电影非它莫属—— 《上海堡垒》 2019.8.9 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江南的同名小说。 核心故事其实很简单: 在不远的未来,人类获得了高级能源"仙藤",文明和科技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但,这一能源同时也引来了外星势力的觊觎。 随着纽约、伦敦等大多数堡垒城市都被德尔塔外星母舰相继攻陷,上海成了全人类世界最后的希望。 于是,守卫地球的最后一仗即将在这里打响... 最让人惊喜的是特效。 其实这一点从预告中就可以略窥一二,但当实际看到后,还是让人有些震撼。 没看过预告的,赶紧看↓ 几个原著中的标志性的关键道具和情节被完整而仔细地呈现在银幕上,十分惊艳。 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自然是那座上海大炮。 作为反击外星文明的终极武器,它平时被隐藏在黄浦江江底,炮口长达四十米。 从江底拔炮而起的瞬间,简直不要太震撼。 开炮的瞬间,更是完美复刻了小说中的描写。 足有四十米的炮口对着天空,钢铁的表面像是升温那样发出暗紫色的光,周围的水全部被蒸发了,袅袅地升腾,空气中有一种极细的声音在震荡,像是无数细针针锋相对的刺击... 悄无声息地,笔直的光柱以大约60度角直刺天空,像是一个巨大的探照灯。它亮起来的时候如同无数个太阳同时升起,我及时闭上了眼睛,依然能够感觉到面前那片绚烂的灼热的光,脸像是靠近火炉那样发烫。 ——《上海堡垒》 集聚能量的鳞片在炮口内壁依次亮起,最终化成一道光束直刺云霄。 击中敌舰的那一瞬间,天空中缓缓盛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空气仿佛在那一刻凝聚,时间也仿佛在那一刻暂停。 万籁俱寂。 而要调动这样一个毁灭性的杀手锏,需要的是全城地下仙藤的能量。 成,人类得救。 败,人类灭亡。 但不论结果如何,选择开炮,就是选择了放弃这个城市。 区别只是在于,要么暂时,要么永远。 这便是片中最为悲壮和恢弘的场景:上海陆沉。 不论你是身在上海,还是曾在新闻报道中见过这座美丽时尚的魔都。 当埋藏在上海地下的仙藤能量被抽取殆尽,影片中一座座熟悉的建筑轰然倒塌时,我想没有人会无动于衷。 以往看科幻末日战争电影,特效是好看,场面是刺激,可总归是少了点什么。 如今,终于得以见到末日战场发生在咱们自己的土地上,而世界由我们来拯救。 那份震撼感绝不是其它任何科幻电影所能比拟的。 从此以后,上海和纽约东京一样的不仅仅再只是垃圾分类 而除了特效用心之外,影片中的战斗场景也可圈可点,值得表扬。 比如,片中四场主要大战的设计。 既有主要放在防御方面的远程对抗(修复上海的防护罩,也就是泡防御系统); 也有修复期间敌军趁虚而入,守卫部队与捕食者(外星人部队)在空中对决的部分; 再到后来地面的近身对抗,再到最后撤掉所有防御能量绝地反击,一步步由守转攻,层次分明。 每一场战斗的展现都没有敷衍观众的意思,该打就打,该炸就炸,绝不混水摸鱼。 片中的外星机甲怪兽也有好几种不同形态 当然了,该谈的恋爱也还是要谈。 说到底,虽然考虑到画面效果,影片把主线放在了地球部队和外星人的对抗上,故事仍然是以原著小说为蓝本。 电影里,大学生江洋(鹿晗 饰),追随着指挥官林澜(舒淇 饰)进入到上海堡垒,做了一名技术员。 因为身份悬殊以及性格腼腆的缘故,江洋一直迟迟未能向林澜倾述自己的爱意,而另一边的林澜也因为指挥官的身份,时时都要以大局为重,不得不暂时搁置自己的私人感情,以冰霜冷面拒人于千里之外。 最终,造就了一段令人扼腕的遗憾之恋。 不知多少原著粉就是冲着这两人而买的票。 但没办法,作为科幻电影,必须留足够的时间给到场面展示,这是科幻观众的基本诉求。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给足了科幻战争戏份的情况下,兼顾到暗恋故事这个核心? 我不敢说导演在这方面做到了完美还原,但可以看出他是在努力的。 举一个例子。 在一次战斗演习中大放异彩之后,江洋回到宿舍,满心欢喜地拿出手机想给林澜发消息。 "我今天表现得很棒吧" 想了想,改成了"我今天表现还行吧"。 结果最后还是变成了"我今天表现怎么样"。 这一段用的笔墨不多,也就1分钟不到,但江洋对林澜的那份欲说还休的情感却已经跃然纸上。 整部电影里,两人几乎没有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对话。 更多的时候,是如原著中所描写的那样:她距离我只有30厘米,而她是一个影子,站在天边极遥远的地方。 总的来说,《上海堡垒》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中国科幻电影。 但它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此。 而是没有辜负"2019是中国科幻元年"这一说法。 有《流浪地球》这样的珠玉在前,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世界观电影。 即使是打上了科幻的标签,往往也只是成为了电影故事的背景板,作为一种元素杂糅进电影(如《疯狂的外星人》《机器之血》《逆时营救》等)。 而不是像《流浪地球》《上海堡垒》这样以科幻为基础。 从数据上来看,国内的科幻观众少得可怜。 目前国内硬科幻观众(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至少在电影院看过9部硬科幻电影中2部的观众)只有不到1000万人,约占观影人群总数的2.1%。 科幻迷(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至少在电影院看过21部科幻电影中2部的观众)进展到整个观影人群的11%。 ——数据来自猫眼研究院 但这是说大家并不喜欢看科幻片吗? 并不是。 即使是作为严肃类的硬科幻作品《星际穿越》,当年在中国上映的时候,也拿下了近全球票房的五分之一(7.55亿人民币)。 更不用说什么《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这一类的娱乐向科幻电影。 但观众没得看,因为根本没人拍。 豆瓣近期热门科幻片,只有一部是纯国产 作为电影工业中最复杂的题材,正常情况下的科幻电影是出了名的烧钱,烧技术。 以前咱们主要是没技术,但现在咱们主要是没人敢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不妨打打擦边球。 然后观众看了,更失望了,没人看了,影视公司就更不敢拍了,如此往复,几乎成了一个恶循环。 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无经验可借鉴和积累,也没有了愿意进入的投资方,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荒芜。 而与此同时,好莱坞什么情况?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等经典科幻片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沉淀与积累,他们已经领先我们太多太多。 人十几个特效团队经过明确分工后就能短时间搞定的镜头,咱们说不定还得人工搭景拍出来,耗时耗财又耗力,效果还不一定好。 再过几年,《阿凡达2》说不定都出来了,到时候可能又是一次令人咋舌的电影工业技术的巅峰。 好在,咱们总算是起步了。 不用说,差距是绝对存在的,而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但你能怎么办? 还是只能硬着头皮上,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 就说片中的上海大炮。 外型既要符合观众对于未来科技的想象,又要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预告里短短几秒的大炮出水镜头,里面就掺杂了重力学交互和流体力学交互等知识。 简而言之,就是说你得让观众相信这玩意帅是帅,但它是真的可以被造出来的,当它用于战斗时,也真的就如片中一样。 虽然大炮很重要,但说白了这也只是片中标志性道具的其中一个而已。 更不用说有关电影整个世界观的建立、前期的概念设计、后期的特效制作。 林林总总,没有一项不困难。 其实早在2013年,《上海堡垒》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经过1300天的前期筹备,包括剧本、概念设计、场地勘景等工作都做好之后,剧组才开始正式进入拍摄制作阶段。 那不是导演闲着没事拖时间,那是真的难。 历时六年,期间的辛酸苦楚,可能只有真正拍过中国科幻片的人才会懂。 下图出处:导演郭帆微博 如果说《流浪地球》填补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那么《上海堡垒》就是填补了中国科幻战争题材电影的空白。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它们都算是给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也担得起被借鉴的重任。 就像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 我们没有想做得多伟大,只想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出一份力,让中国科幻电影,真的能薪火相传。 转自:影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同类网站推荐
- 上一篇: 12万人打出9.0,“哪吒”40年前就爆了
- 下一篇: 夏天就一定要看这片,每一帧都弥漫荷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