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国产剧引起很大争议。 有人夸。 它是于正作品里口碑最好的一部。 4万人打出豆瓣7.3分,甚至比让他逆风翻盘的《延禧攻略》还高分,在国产剧中算是中上的成绩。 男主是“油腻派”创始人黄教主,这次竟收获了“控油演技”、“真香”的夸赞。 也有人骂。 它本是近年谁拍谁火的耽改题材,却被指故事碰瓷《霸王别姬》,劝退了一大波人。 也有人嫌这对中年CP的选角不符合腐剧一贯的审美,嗑不下这对“丑耽”。 吵来吵去,到底这剧什么水平? 咱今天就来全方位地把它盘一遍—— 鬓边不是海棠红 01 成色 单从制作质量来看,该剧在国产作品中堪称优秀。 烧钱,肉眼可见。 先是滤镜和服道化。 于正近年仿佛开窍了一般,摒弃了国产剧一贯的艳俗滤镜,大胆地向时尚艺术界取经。 前年的《延禧攻略》就以“全世界最舒服”的莫兰迪科学配色,被观众狂夸高级。 加上做过历史功课的场景造型,如满清妇女的一耳三钳、按妃嫔地位区分长度的护甲套、不同场合配不同礼服等,这些尊重史实的细节都大获好评。 这次《鬓边》的画面,同样做足了功课。 配色也是莫兰迪那套“性冷淡灰调”,看着大气舒适。 作为一部民国剧,每个场景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新旧文化碰撞的审美潮流。 有外国流入的洋派小资精致: 富人家饭桌上的金属餐具、玻璃罩子,宫廷风的沙发和华丽水晶吊灯; 纨绔子弟一身豪华西装,配金边眼镜和丝绸领巾; 名媛都爱追潮流,军阀的姨太都烫一头纹丝不动的油亮卷发、穿洋装裙子,怎么风骚怎么来。 同时又混搭着中国风的典雅素净: 雕梁画栋的北京大宅子,传统木雕家具,带水墨画和诗词图案的瓷器摆件; 大户人家少奶奶还是盘着一头简单的发髻,身穿刺绣旗袍,透着小家碧玉的柔美气质; 所有服道化都是中西融合,但不突兀,画面非常mix and match。 (就下面这一个画面,乍一看平平无奇,但两人的发型、妆容、鞋子、裙子开叉的高度,每个细节都是截然不同的两股风潮) 这剧还有个特别拉高段位的特色: 京剧题材。 剧中主角之一,商细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梨园新魁。 别以为一部作品只要有个戏子角色,就能称之为京剧题材。 从去年拍摄期间到现在播出,于正天天在微博里说《鬓边》是一部宣传京剧的作品。 尽管于正一向节操值为负……谅他也不敢拿国粹来炒作吧? 《鬓边》里的京剧文化,还真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梨园训练日常、台前的表演、幕后的准备……戏曲元素几乎贯穿了每一集的剧情。 常常是一边展示那个年代百姓看戏的场面,一边在角色对话里融入科普: 观众看得不爽时,喝倒彩那是小事了,往台上扔桌椅泼茶水都有。 看爽了,也扔东西。 把银元包进纸里,或者拿值钱的首饰往台上丢,这叫扔彩头。 虽然是打赏,但砸到演员也是常事。就像剧中的商细蕊,被一枚巨大宝石戒指砸到,卸妆后发现额头青肿了一块。 剧情推进的同时也透露着行业潜规则: 不同戏班、名角之间常常明争暗斗,趋炎附势、论资排辈的风气旺盛。 商细蕊一个从山东来到北平的新人,即使实力受到全市公认,但就因为没出席当地行业老前辈的寿宴,就遭到同行辱骂和挤兑,营业时也处处被人使绊子。 不止是台上唱戏的,台下看戏的也侧面展示了这项艺术的地位: 跟今天的追星族一样,戏迷常常追到后台捧角; 富人家流行请戏班到家宴上助兴,有点身份的军阀还在家里包养一些名角…… 京剧在这里不仅仅是摆设,而是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一项百姓娱乐、一个传统行业、一门学术技艺,完整地展示出这个文化生态。 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大量出现这门艺术的情况下,专业度、还原度也一点不含糊。 刚一开播,#尹正的京剧扮相# 的话题就炸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剧中每个京剧的造型,无论是主句还是配角,都非常地专业。 很多影视作品中用到的京剧装扮,淘宝能买到的简易头套,摇摇欲坠的观感非常之差。 但《鬓边》里的各种软头面、硬头面都能看得出是一层层真包的,也只有老老实实按京剧手法化的妆,才有这种脸皮拉扯、眼角竖吊的效果。 这么麻烦的造型,还不止一两个。 几乎每集都有表演戏曲的镜头,即使不表演唱戏,男主也因为角色设定而长期处于一种化妆的营业状态。 唱不同的戏、演不同的角色,对应的服装和妆容都不同:头饰什么时候上凤冠,什么时候用点翠、水钻、银锭,都有讲究。 目前才播了几集,尹正身上就出现过十几套行头,剧组一点也没偷懒。 不管于正是不是炒作。 该剧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能让观众感受到京剧的魅力、起到了弘扬国粹的作用。 电视剧,尤其是这种篇幅长达49集的作品,很少有人能拍出电影的质感。 或者更直接地说,很少有人愿意拍成电影的质感。 一来费钱,二来费时。 但《鬓边不是海棠红》做到了。 这份尊重观众眼睛的诚意,肉叔也破天荒想夸一次于丫头。 既然该剧的硬件把氛围渲染到位了,自然就能更好地讲述—— 02 故事 聊故事好不好之前,先捋清一个争议点: 到底有没有碰瓷《霸王别姬》? 两者相似的点,有,还不止一处。 《鬓边》中,商细蕊和师姐蒋梦萍从小到大相依为命,小时候他被班主打,师姐在旁边求饶。 不难让人联想到《霸王》里两位主角从小互相依赖的师兄弟关系,以及段小楼护着程蝶衣挨打的镜头。 而《鬓边》中两位主角,商细蕊和程二爷两人,一个是戏魁、一个是贵族,因戏结缘成为了超越朋友关系的“知音”。 这两个角色的身份和关系,也很像《霸王》里的程蝶衣和袁四爷。 这么看着确实是挺相似的,但也仅限少数镜头和设定。 肉叔认为,目前两个故事呈现的大方向主线和内核完全不同,严格来说其实算不上碰瓷。(后面还没播的我就不敢打包票哈) 尽管都是描写两个男人在乱世中的伟大情谊。 《霸王》是借两人的故事,深刻思考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史诗级的格局。 而《鬓边》是近两年最火爆的耽改剧,家国情怀都服务于人物情感关系,本质还是小格局的言情作品。 原著小说是非常明确的男男相爱,甚至有不少性描写。 电视剧虽然改成了民族主义“兄弟情”,但着力点还是在这两人的感情纠葛上。 说白了,它玩的还是常规套路—— 同性版“霸道总裁爱上傲娇明星”。 你懂的。 这种模式,无非是一个绝世好男人,迷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 前者,是黄晓明饰演的程凤台。 北平混得最好的富商,有钱有颜,有学历有势力。 后者,是尹正饰演的商细蕊。 人气最高的梨园新魁,不受世俗规则限制,坊间全是他的八卦绯闻。 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霸总甜宠文桥段: 一个负责不断任性闯祸,一个负责无限宠溺救场。 初见,就上演英雄救美。(是不是已经闻到小言内味了) 商细蕊因为任性得罪了同行,遭到报复算计,表演被一群小混混闹事拆台,作为观众的程凤台及时出手相救。 再次见面,又英雄救美了一次。 商细蕊作为宾客参加活动,却被有钱人强行要求当场表演,用“干一行爱一行”、“敬业”来道德绑架。 程凤台作为宴会的男主人登场解围,化身“护妻狂魔”怼人: 这位少爷家里边应该是开风月场所的吧 干一行爱一行不如给大家跳个脱衣舞也敬业一下嘛 说完之后,就在众人震惊的眼光中带着“爱人”霸气离场。 第三次见面,还是英雄救美。 军阀混战的年代,小人物命如蝼蚁,得罪了权势随时可能挨枪子。 就像商细蕊这个作精,以戏讽刺台下的贪官,对方就扬言要“崩了他”。 如果你以为程凤台接下来的动作,是把爱人带回自家中护他周全…… 那你就太小看这个故事的含糖量了。 爱一个人,不是把他困在一个暂时安全的角落,而是为他创造一个没有危险的世界。 程凤台这边对商细蕊柔情似水,拿他最爱的食物哄着: 转身却狠辣地叫自己的枪炮队去恐吓贪官,又动用媒体资源登报唱衰对方。 直接导致其下台失势,从此不再对商细蕊构成威胁。 程二爷这波操作,果真是男友力max了。 嗑到这里,才仅仅演了5集啊,这种英雄救美的戏码多到数不清,看得观众都快得糖尿病了。 一句话总结,程凤台对商细蕊宠溺到什么程度? 连旁人都看不下去的程度。 目睹他们所有交往过程的程家司机,都忍不住感叹: 您可真够累的。 高度密集的甜宠桥段,可见《鬓边》正是当下观众最受用的发糖剧。 难怪不少一开始极度抗拒教主X尹正这对中年CP的腐女,看着看着都受不住这种糖衣炮弹攻击,开始喊真香。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所有电视作品都得强行拔高,必须得拍家仇国恨的。 即使是言情作品,也有优劣之分。 《鬓边》的优势,是比普通的小言多了戏曲这层文艺范滤镜。 肉叔说的,不是指剧中那些戏剧表演,而是角色通过戏曲文化推进情感的方式,让这份狗粮特别耐咂摸。 不能肤浅地直喊“我爱你”,而是要隔着这个艺术媒介互动传情。 例如这一幕。 程凤台作为大老板,看到商细蕊怀疑自家商品的质量,不但不生气,还亲自躬身在旁给他打电筒,让他挑瑕疵。 只看场景,就是个普通的甜宠小言。 但下一个操作,却瞬间让这个情节升级为一部文艺作品。 当程凤台问商细蕊是否满意时,商细蕊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先以动作起范儿,接着唱出了一段《珠帘寨》的内容: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一礼全收往后抬~~~ 然后程凤台便会意一笑,叫下人把戏服打包送到商细蕊府上。 戏剧像是一个隐形的屏障,把众人都屏蔽在外,剩下两人独处的空间。 “知音”的意味,这就出来了。 尽管剧本自带文艺滤镜加成,但能不能打动观众,那还得看—— 03 演员 近年的耽改剧都是谁演谁爆红。 一部《镇魂》一部《陈情令》,把朱一龙和肖战直接送上了顶流行列。 但《鬓边》的两位主演要火? 有门槛。 耽美题材的选角,大多数定位要年轻、美型、单身。《鬓边》原著里,程凤台和商细蕊也只有20岁上下。 但黄晓明已经是43岁的大叔了,众所周知有老婆小孩,大大削减了观众入戏的想象空间。 而尹正整个人状态也有点浮肿,没有商细蕊那种十六七岁的少年清瘦感。 撇开演技不说,光选角就把撑起耽改剧点击量的原著大军劝退了一波。 原著对商细蕊的描述 那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呢? 肉叔就没看过小说,对于两位主角的观感,一个是及格,一个是中上。 有些观众夸黄晓明这次以“控油演技”翻身,肉叔不太赞同。 他的油腻感其实来源于他五官浓重曲线的锅,面部肌肉变化幅度稍微大一点,都让人觉得太过。 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眼角和嘴角上扬超过一个度,深情也会变成轻佻。 例如这幕,程凤台趁着妹妹喊错商细蕊“姐姐”的机会,顺势夸对方示爱好: 小丫头傻了吧看到好看的就叫姐姐……叫哥哥! 前面演得其实还可以,但后面说完那句“叫哥哥”之后,盯着商细蕊眯眼咧嘴一笑,油度瞬间就上升了。 要说控油程度,肉叔认为黄晓明在《琅琊榜》的时候表现得更好,这次演的风流富商只能勉强算及格。 比起“油腻”这种长相自带的锅,肉叔觉得黄晓明真正的问题在于演戏过于“想当然”。 觉得这里应该笑,那里应该哭,做出来的反应缺乏层次。 就说被观众吹爆的第六集吧。 程凤台作为留洋派海归,一直都不懂中国戏曲的魅力,直到看了商细蕊演的杨贵妃,瞬间醍醐灌顶,进化成戏痴。 那晚回家的路上,他陷入了一种魔怔的状态,跌跌撞撞,周围的人说话也听不见。 问题就出在这个“跌跌撞撞”上。 一个人完全陷入沉思时,因为没有注意看路被磕绊到才会跌撞。 而程凤台明明走在平坦的路上,做出趔趄的样子就显得刻意了。 “痴”态只是一种精神涣散,而不是双腿无力,这就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演绎,缺乏了生活经验的融合。 很多人夸这段戏感人,肉叔觉得主要是因为雪景+煽情音乐+文艺台词的滤镜加分了。 但如果黄晓明能在这一幕演出更多层次,那效果将会翻倍。 倒是这一次反串的尹正,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 他的神态本来有点可阳刚可阴柔的特质,唇峰微微撅起,还蛮适合商细蕊这个傲娇型旦角。 除了先天的外表因素,尹正的后天技能其实也挺符合这个角色的。 他本身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有声乐专业知识,出道后第一部作品就是音乐剧。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并不是尹正第一次以旦角形象亮相。 早在三年前的《王牌对王牌》中,尹正就扮演过一次程蝶衣,重现了偶像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虞姬自刎的经典镜头。 尹正的“哥哥”模仿秀 表演完之后,他就在台上听张丰毅、宋小川(当时程蝶衣的造型师)聊当年拍电影的趣闻,共同回忆生前的张国荣。 作为资深迷弟,尹正的眼泪当场就崩不住了。 《鬓边不是海棠红》这部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圆了尹正致敬偶像的梦。 能演一个身世、情感、故事都跟程蝶衣相似的角色,迷弟当然特别上心。 跟哥哥当时的做法一样,为了演好这个名角,尹正也在进组之前先跑去认认真真学了一把唱京剧。 尽管,戏中唱的部分最后还是找了专业人员配音,毕竟一个人的声线歌喉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但所有的肢体动作,还是得靠演员自己的造化。 从现在播出的效果来看,尹正是真的下了功夫。商细蕊在剧中初次出场的这场戏,还没张嘴唱就让人惊艳了: 步伐、甩袖、眼神、手指尖的情绪都很到位。 程凤台和商细蕊都是戏痴人设,演员没两把刷子绝对立不起来,什么因戏生情、借戏抒情更无从谈起。 商细蕊日常疯癫起来,都是“戏精”的日常。 别的男人去逛窑子,都是体验“当男人”的快感,商细蕊去逛窑子呢,竟然要反过来“当女人”—— 跟妓女比谁更有女人味。 让人想睡,那叫风骚。让人想爱,那才叫风情。 不是打嘴炮。 商细蕊说完抢过人家的扇子,用旦角技能亲身示范了一遍。 一颦一笑极尽娇羞妩媚,着实让在座的这群最会卖弄的女人都自愧不如。 应了当下那句流行语: 男人骚起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 尽管尹正这次演旦角演得不错,教主的霸总也演得比以往“控油”。 但他们有一个根本问题,直接决定了这部耽改剧难以大火—— CP感不足。 一部言情剧即便制作质量再好,定生死的还是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 最典型的例子,是另一部耽改剧《镇魂》。 这部服道化比一般网剧还要差得多的小成本制作,作为魔幻题材,那个特效简直没法看。 但就在硬件这么差的情况下,《镇魂》还是赢得了大众口碑,甚至连最难征服的淑芬都嗑得津津有味,靠的就是两位主演朱一龙和白宇—— 把角色彻底演活,营造出满满的CP感。 你看朱一龙这个眼神,即使不清楚人设和剧情,你也能读出他对对方的在乎。 耽改剧的灵魂,正是人物的CP感给观众留下更多延伸的想象空间。 《鬓边》则刚好相反,有着最好的拍摄硬件,但始终还是没100%把角色演活。 还是拿第六集被大家吹爆的那一幕《长生殿》来举例吧。 故事中,两人的情感是从这里产生质的变化。 本来只是同情商细蕊的程二爷,因为这场戏而开始对他着迷。 在程凤台的旁白解说中,你知道他从这个杨贵妃这个角色的身上,读出了自己的身世。 因此理解同是戏曲演员的母亲,为何离开幼年的自己重返舞台。 两人都很动情,但这份情感并没有传递和交流。 你能看得出这是演一个孤立无援的戏子,那是演一个有童年创伤的富商。 但是两人之间情感羁绊如何? 看不出来。 没错,这一幕确实滤镜很美,剪辑很棒,情节也很动人。 但当我们把这部剧的镜头和故事滤镜去掉,就会发现这两人的情感并没有互动,各演各的,CP形象无法深入人心。 作为《鬓边》这个故事最大卖点的“痴态”,两位主演的演绎都只停留在对戏曲的痴迷,而没有对人的痴迷。 他们演的是自己,而不是CP。 这才是导致这部耽改剧难以大爆的原因。 正如程凤台在剧中变成了戏痴之后,在鹅毛大雪中仰天长叹: 演的人痴了 看的人醉了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戏中 台下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梦里 一梦一生 一生一梦 这段作为全剧点睛之笔的台词,揭示了剧中人的命运。 但对于现实中的主创、主演、观众来说。 这段话,又何尝不是揭示了影视作品的命运呢? 只有演的人足够“痴”。 那么看的人,才会“醉”啊。 转自:肉叔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标签: 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