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wwroot/paidaohang.org/usr/plugins/AMP/templates/MIPpage.php on line 31
">

豆瓣9.2,集集爆哭,他们是「中国医生」

2020-09-13T21:05:23

当下这段特殊时期,

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里,就算出门也全副武装。

对我们而言,不出门是为国做贡献。

但对有些人而言,出门才是为国做贡献。

他们写下《请战书》,前往疫情一线,赶赴医院这没有硝烟的战场。

space豆瓣9.2,集集爆哭,他们是「中国医生」

“医者仁心!若必战!召必回!战必胜!定不辱使命!”

5个感叹号连起来的是战士的宣言。

这些战士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国医生》

space豆瓣9.2,集集爆哭,他们是「中国医生」

医生,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没有人可以计算出,一座医院给多少家庭带去了希望,一名医生挽救了多少患者的生命。

以至于有人觉得,医生是神,只能让人活,不能让人死。

家人医治无效去世后,他们撒泼、谩骂、投诉、甚至捅刀子。

事实上,医生和我们一样,是再平凡不过的人。

血肉之躯的他们,会累,会痛,会怕,却依然坚守着岗位,坚持着初心。

space

01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

这种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容易致残甚至致死。

很多大型医院都为此设置了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意味着什么?

24小时全天候,刀出鞘弓上弦,争分夺秒。

space

这对心脑血管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病人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必须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判断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并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这是

space

给病人做手术时,面对高难度和高风险,医生必须站得住,技术强,够细心。

比如脑血管介入手术,一根细细的金属导丝在血管中穿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是

space

“快、准、稳”之外,是快节奏,高强度高风险

对我们这些社畜而言,“996”算高强度工作了吧。

对心脑血管医生而言,“996”简直是可望不可即。

脑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医生,经常半夜十二点多还在医院忙碌。

用主管护师的话说,

“有一天朱主任的病人做到凌晨12点,还有16台造影,做到凌晨5点才休息。

space

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医生,基本365天无休

工作日,他在手术台、住院部、门诊部三点一线。

一台手术长达10个小时,在他这里早已是常事。

周末,他要参加、学术会议、下乡讲座和义诊。

space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就算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住。

王东进医生从头到脚都落下了病根。

颈椎病,他甚至带着颈托做手术;腿部静脉曲张,他必须穿弹力袜。

他说:

“我这腿也不行了,腰也不行了,颈椎也不行了,要残疾了。

space

话锋一转,他又说自己挺幸福的,大多数外科医生都没他这待遇。

什么待遇?

他跟上面特别申请了一个按摩椅,颈椎受不了就按摩一会。

space

因为经常通宵,朱良付医生担心自己哪天会突然死掉,但他又不敢死。

因为对家庭的责任,更因为身为医生的责任:

“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时间才可能培养出来。

如果我现在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space

医生再厉害也不能保证治好所有患者,他们累死累活换来的可能是患者家属的不理解。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性让相关手术存在太多潜在风险,有死亡就有投诉。

朱良付医生说,

自己的一个病人死后,病人的妻子一边大喊“我想把你撕成碎片”,一边来找他给自己看高血压。

即便病人的妻子知道医生是好医生,也不耽误她投诉。

她依然认为是医生害死了自己老伴。

space

02

当我们说起好医生的标准,总会提起四个字:

医者仁心。

所谓“仁心”,也就是医德。

这种“仁心”,是身为人内心的善良和身为医生的责任感。

王东进说,

“我们多付出一点,就让这些病人有更好的更满意的结果。

space

整形外科医生舒茂国,在治疗唇腭裂上颇有经验。

他发自内心地喜欢那些唇腭裂的孩子,这些孩子里最特别的要数10个月大的李复渊。

space

李复渊的亲生父母因为他有唇腭裂遗弃了他,在他冻得全身发紫的时候,路过的李平平把他抱回了家。

李复渊的经历和李平平的善良让舒茂国深有感触,他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和这个家庭。

space

他没有求助医院里的救助资金,而是用自己的资源和力量为李复渊的手术筹集到了资金。

space

这种“仁心”,是将心比心,是尽量去感同身受。

朱良付总是问自己,

“假如这个病人是自己的直系亲属,这个手术我是做还是不做。

space

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一直努力对病人做到感同身受。

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的徐晔,把“救人救国救世 医病医人医心”铭记于心。

他说,

“最难的事情就是将心比心吧,你说病人,他的痛苦。

你可能感觉到他的痛苦,再乘以100,可能是他现在的痛苦。

面对烧伤的病人,他温柔又细心。

给病人换药的两个多小时,他像是哄小孩一样,温柔细语,眼带笑意。

space

面对一筹莫展的病人家属,他尽量去争取。

一对老人因煤气爆燃严重烧伤,老爷爷全身皮肤的95%烧伤,需要进行多次植皮手术。

上百万的费用让病人家属望而却步,他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space

在医院的基金会议上,徐晔极力为老人争取到了2万元的资金援助。

即使2万对病人家属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space

徐晔总想尽全力把病人治好,但往往,医生还没放弃,家属就放弃了。

老爷爷的家人因为费用问题悄无声息地办理了出院。

看着空荡荡的病房,徐晔内心五味杂陈。

space

即使见惯了生离死别和人心冷暖,徐晔依然选择拼尽全力不留遗憾那条路。

他说,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呢?

03

《中国医生》给影妹最大的感受是真实。

没有煽情,没有歌颂,没有标签,只有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

他们有无暇照顾家庭的无奈,有身心俱疲心灰意冷的瞬间。

他们有攻克难关精益求精的信念,有想要救助更多生命的仁心。

space

在医生这一身份外,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人父人妻。

在医生这一身份中,他们肩负责任,不辱使命,心里怀揣病人,严格要求自己。

space

这次疫情中,很多医生的所作所为让全国人泪流满面。

为了国人的安危,已是高龄的钟南山、李兰娟奔赴武汉第一线。

space

92岁的敖忠芳依然坚守一线,她说,

“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

space

86岁的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他说,

“你说这一辈子我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病人嘛。

space

疫情期间,各个地区的医疗队纷纷抵达武汉,支援前线。

医生们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告别家人,成为这个冬天最美的逆行者。

space

协和医院骨科医生自愿支援,他们在请战书上郑重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space

各地的女护士纷纷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只为留出多一点的时间给病人。

space

22岁的感染科护士每天忙碌,双手终日被滑石粉、消毒液、洗手液浸泡,皮肤受损,不忍直视。

space

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医护人员连续工作9小时,期间不吃不喝。

因为每天戴口罩穿防护服,很多医护人员的脸被勒出了印子甚至伤痕。

space

即使如此,依然有伤医事件、医闹事件接连发生。

前有杨文医生遇害,后有陶勇医生被砍。

1月20日,陶勇医生在朝阳医院被患者家属砍伤。

事发三天前,他在微博中引用了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生救人,谁来救医生呢?

space

1月24日,苏醒的陶勇医生说,“如果以后做不了手术了,可以去做科学研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人心酸又钦佩。

这就是医生,这就是中国医生。

其中有多少热血,多少坚守,多少无奈,多少动容。

转自:电影天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Baidu MIP」版。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