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猛,当年那件惊天大案终于拍出来了 |
---|
电影介绍网 • 网站分享 • loading次浏览 • 发布 2020-08-15 • 更新 2020-07-19 |
国产主旋律片,有《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成功在前,事实证明,只要主旋律拍得有诚意、够刺激,观众一样爱看。 最近新出的缉毒剧《破冰行动》就显得诚意十足,刚上线了八集,豆瓣还未有评分,但口碑已炸裂。 期待大半年了,不少观众赞:拍出了电影的质感。 ▲5月7日起,每晚8点连播两集 近日又放出重磅消息,《破冰行动》已被RED by HBO购入海外多国版权,将在东南亚11个国家及地区频道上播出。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我们现在能看到《破冰行动》,有多不容易。 它改编自真实案件,且是重点督办国家级大案—— 2013年的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 当年,海陆空全方位出动,深夜围剿广东陆丰臭名昭著的「毒品村」博社村,缴获冰毒2.9吨、制毒原料23吨。 这个案子,在中国禁毒史上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豆瓣清一色好评 《破冰》从扫毒行动前不久开始讲起,时间线拉得不长,因此剧情推进极快,毫不拖泥带水。 一开局就紧张感十足—— 黄景瑜饰演的年轻缉毒警在塔寨村抓捕了一名毒犯,人赃并获,却被大量持械村民团团围困,逼入绝地,甚至犯罪证据——冰毒也被当场销毁。 点题的同时也留下悬念:强势村民,弱势警察,这种权力的倒转从何而来? ▲黄景瑜饰演的缉毒警察李飞被村民围困 ▲袋子里的冰毒被村民当场销毁 除了鲸鱼这个新晋硬汉小生,其余一众老戏骨也悉数出场,大飚演技,难得的是人物都不太脸谱化。 吴刚饰演的「老干部」表面正直,私底下黑白通吃,让人期待后面「切开黑」式的人物反转; 而王劲松饰演的大毒枭则相当儒雅,擦眼镜的小动作creepy感十足,举手投足间甚至有点「教父」的味道。 ▲眼镜也挡不住吴刚老师的欧式大双眼皮 ▲王劲松这擦眼镜的小动作,很别致了 这简直是「全员狼人」的节奏,编剧给人物动机埋下了许多线索,期待后续一一揭秘。 另一大看点,是接近电影级别的动作场面。 才播了八集,各种警匪片元素已全数出现:近身肉搏、街头枪战、飞车追逐,几乎一集一到两个打斗场面,紧凑刺激,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实在过瘾。 ▲肉搏、枪战、飙车三件套齐全 据说此剧武术指导从《战狼2》请来,而导演之一刘璋牧也是《战狼2》的执行导演。 从当年轰动全国的缉毒大行动,到如今搬上荧屏,过去了6年。 谁晓得这6年当中发生了什么?但庆幸的是,我们终于能看到它拍成了剧。个中困难和幕后心酸,想必不足为外人道也吧? 1 时间回到2013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午夜。 博社村,一个典型的粤东小村庄。 不大,0.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了1万4千人,距海岸线仅2.5公里,村人半农半渔,水稻、荔枝、甘蔗是主要农作物。村里40座祠堂林立,每年腊月都要大张旗鼓唱社戏,「请老爷」。 博社村正如中国大片被遗忘的土地一样,落后、贫穷、不起眼,村民月收入仅有1千多元。 ▲破败的博社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却因生产冰毒臭名远扬,被冠上「制毒第一村」的名号。 这里超过20%的村民都不同的程度地参与到制毒贩毒的产业链中。 生产出来的毒品不仅销往全国除西藏地区的所有省份,还依凭沿海有利位置,远销港台与东南亚。 早在1999年,毒情最严峻的陆丰「三甲镇」(甲子、甲西、甲东三镇)就已被国家「戴毒帽」(被禁毒委列为涉毒重点整治地区),四年后摘了帽,2011年又戴了一次。 由此可见,近20年来,毒品犯罪从未远离过陆丰,甚至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便开始有陆丰村民购买麻黄碱提炼冰毒;到了2012年,村民转而购买含有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放寒暑假的学生光是帮忙把胶囊里的粉末倒出来,一个月就能赚1万多元。 ▲药店买药制毒品的土方法,《迦百农》里也有出现 感冒药被限制购买后,村民制毒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 接下来,一辆接一辆满载着麻黄草的大卡车开进村里,再运出去时,便成了一包包透明的冰毒。 ▲村民家中存放的冰毒半成品 麻黄草的残渣则被随意地堆放在农田里,发出阵阵恶臭,水沟亦污水横流,村委会甚至立过一个告示牌:禁止乱倒制毒垃圾。 制毒多年,村里土壤、水源污染严重,农田早已荒废,长满杂草,荔枝种植、鱼虾塘等营生也逐渐没落。 毕竟,在屋子里捣鼓捣鼓就能掉出钱来,谁还愿意终年辛苦劳作呢? ▲村里随处可见的制毒垃圾 短时间内,参与制毒的村民们便阔气起来,开豪车、建豪宅小别墅,甚至花费数十万修缮宗族祠堂。在制毒猖獗的地区,高涨的物价竟然赶上了城市,真可谓一大怪象。 后来,制毒方式又再度升级,从麻黄草提炼,发展到使用溴基丙酮化学合成冰毒,产量直线上升。 2013年下半年,由于供大于求,冰毒的价格从25万元/公斤降到2~3万元/公斤,再低一点,7、8千元也有交易。 依靠制毒贩毒脱贫致富的村庄,在陆丰绝不止博社村一个。当地的西山、上堆、濠头、大陂、建宁等村,也走上了相似的、畸形的经济发展道路。 博社村不过是「冰山」一角。 2 你也许会问,为何博社村如此明目张胆地制贩毒,却始终没有被警方取缔,反而越发壮大,成为国内最大的冰毒生产基地呢? 这要从博社村的历史渊源说起。 博社村村民都姓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蔡登瀛。据说这位蔡氏始祖生下了四个儿子,四房子孙分别开枝散叶,繁衍至今。 1万4千名居民里面,除了已经迁离的三房,大房有8千人左右,势力最大;二房有近四千人;四房最小,只有两千人。就连嫁娶,也是村内联姻,少有外地媳妇嫁进来。 也就是说,博社村村民,基本都是一家人,沾亲带故,知根知底。 ▲博社村内的祠堂,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因此,博社村宗族观念极盛,村委会形同虚设,村里大小事务、争吵纠纷,几乎都由几个房头在祠堂里开个会,协商解决。 制毒产业,某种程度上也是「家族生意」,不传外姓。而这盘生意的龙头大佬,便是来自大房的蔡东家。 蔡东家早年在深圳做生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来回到家乡,开始经营毒品勾当,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据说身家过亿。 2006年,蔡东家当选村支书,后来又当上村主任,还兼任陆丰与汕尾的人大代表。每年村干部重选,也都是走走过场,没有村民敢出来与蔡东家竞争。 村里翻新祠堂,每家摊分经费,蔡东家一口气捐了50万,「当然没人敢比他捐钱更多」。募集来的翻修经费也存在蔡东家的个人账户里,甚至开工的吉日,都是按他的生辰八字来决定的。 说蔡东家在博社村只手遮天,毫不为过。 ▲蔡东家还未盖好的豪华别墅 刚开始直接参与制贩毒的蔡东家,后来更多地充当「保护伞」的角色。 不仅贿赂警方内部人员,为其通风报信,还在村里设置了明哨和暗哨,一发现有异样,便立刻上前骚扰阻挠。 博社村仅有两条主干道,其余都是密集弯曲的小巷,居民自建的平房全都挤在一起,连门牌号都没有,蛛网似的电线乱拉乱接,各个出口都设置了高清摄像头。 难怪博社村也被称为「堡垒村」。 ▲房屋密集如城中村 ▲参与制毒的村民在村内横行霸道 一旦有警方试图进入这个堡垒,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人妇女前来纠缠、「烂仔」骑着无牌无证的摩托车堵路、团团围住警车不让走、在车轮下放钉板、把警车玻璃砸碎,车身也砸得坑坑洼洼…… 可见,《破冰行动》开头的那一幕相当写实。 暴民们恃着人多势众,暴力抗法,就算被警察抓了进去,也很快会被「打捞」出来,于是愈加有恃无恐,无法无天。 相比之下,缉毒民警倒成了弱势,面对大量村民就在眼皮子底下制毒贩毒,却抓不得;警局内部「保护伞」势力又强盛,牵涉广泛,相互包庇,更是无从下手。 ▲领导每月赚三百万,这个数字很真实了 2011年,曾有一名毒贩子,载着2520万元巨款与1千克制毒原料,从博社村开往深圳。路上被检查站官兵拦截,毒贩子只好提议,用100万元现金作为「辛苦费」,希望「行个方便」。 检查站官兵立即将此事上报领导,领导却下令:「务必多要点钱」。 最后,双方以500万元达成交易,毒贩子成功抽身逃脱,而500万则被检查站领导和官兵瓜分殆尽,连「听了一耳朵」的司机也分得10万元。 老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要知道,大部分基层民警的月工资,可能不足两千元,冒险捞一笔,就能少奋斗好几十年。金钱的巨大诱惑,总是能让人铤身走险。 ▲很多基层民警,月工资可能还没有两千八 上有「保护伞」,下有「堡垒村」,里应外合,博社村制毒业不断野蛮扩张,终成了一颗巨无霸毒瘤。 3 这「冰山」一角,终于在2013年被撬开。 12月29日凌晨四点,深冬时节的广东寒气逼人,博社村正在熟睡,没有觉察到一场风暴已经来临。 由外地调派而来的3000多名武装警力,组成了109个抓捕小组,集结于广东省汕尾陆丰博社村,从海陆空三路同时进攻,进行缉毒围剿行动。 此次清剿行动,一举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涉毒人员182名,捣毁制毒工场77个和1个炸药制造窝点。 此外,还在村民家中搜出仿制枪支、土制手雷、弓弩等杀伤性武器。 而最大的收获当然是:缴获冰毒2.9吨、制毒原料23吨。 这是什么概念? 2013年3月,长沙最大的毒品案告破,缴获冰毒268公斤;2014年,全国共查缴冰毒13.7吨。 也就是说,光是博社村一役,就完成了全国全年绩效的五分之一。 就在「雷霆扫毒行动」开展的几个小时前,博社村大佬蔡东家也在惠州落网,当时他正带着数十万现金,到处疏通关系,试图将狱中的堂弟蔡良火「打捞」出来。 蔡东家被抓捕时,更嚣张放言:自己最多在里面关1年半就可被放出来。 被捕后第二晚,还悄悄在纸条上写了一个电话号码给看守自己的武警战士,声称只要帮打这个电话告诉对方自己在哪里,就有人送10万元过来作为报答。 ▲贿赂看守民警也在剧中很真实地还原了 尽管蔡东家拒绝认罪,态度恶劣,但制毒贩毒的证据确凿,无从抵赖。2018年8月,蔡东家被判处死刑。 轰轰烈烈的扫毒行动过后,博社村如同狂风卷过,一下子少了近三千人。 年轻人离开这个满眼疮痍的村落,外出打工,另谋生计。留下的老人,面对满地的制毒垃圾,以及被污染的土地水源,欲哭无泪。 如今的博社村,在政府的扶持下艰难重建。 家家户户安上门牌号,给没有涉毒的家庭颁发“无毒家庭”的荣誉牌;「毒贩都是落水狗,人人喊打不留情」等禁毒宣传口号挂满村墙;村里办起了禁毒展厅;当地小学每周新增一节禁毒课。 「毒品」两字,依然是博社村无法撕掉的标签、挥之不去的阴霾。 博社村就像一个吸毒过量的瘾君子,即使想戒毒,却已积重难返。 曾有人问博社村里的年轻人,当初为什么要参与制毒。 年轻人茫然回答: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 喧闹的案件、震撼的扫毒行动,无疑是吸引眼球的。但案件背后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抉择与困境,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庆幸的是,我们能看到这件大案细致无遗地搬上了荧幕,它为历史记录了这件大案,向年轻人普及了抵制毒品的必要性。 更珍贵的是,这部剧还提出了疑问,留下了思考。 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 ▲雷霆扫毒后,博社村内的小学,每周增设一节禁毒课 转自:奇遇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同类网站推荐
- 上一篇: 豆瓣9.8,这部被禁的动画终于回归!
- 下一篇: 9.6恐怖片我头一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