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光题材就值五星 |
---|
电影介绍网 • 网站分享 • loading次浏览 • 发布 2020-08-17 • 更新 2020-07-19 |
职业剧里,有一种几乎被拍遍。 医疗剧。 节奏紧张、矛盾激烈... 医院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生离死别。 从医疗问题到医患关系,从内科到外科,从普通的治病救人到最近大热的《囚犯医生》。 能拍的东西太多。 你以为医生这个职业已经再熟悉不过。 不,其实我们依旧不了解。 《生死接线员》 说实话。 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这部剧讲的是医院里专门负责接急诊电话的医生。 事实证明,我想的还是太简单。 这个工作,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可实际上,我们很陌生: 器官捐赠协调师。 01 和平时上手术台治病救人的医生不同。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在医院里等待,为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寻找目标,然后尝试询问有没有器官捐赠的可能。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 如果要找两个词来形容,我最先想到的是: 敏感和矛盾。 别的医生都是把坏的东西去掉,努力让病人活,而他们却是先等病人死,再把好的东西拿出来。 先说敏感。 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温雨读的新人加入了医院的协调科。 刚进来,她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外号,小秃鹰。 为什么是秃鹰? 因为,秃鹰是最接近死亡,也最契合他们工作内容的动物。 医院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基本失去救治希望的病人,这时候,医生往往会给出三个选择。 继续勉强维持生命体征或者放弃治疗,最后就是询问是否愿意捐献病人的器官。 接下来,就可能需要器官捐赠协调师的出现。 因为她们的工作,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 想象一下。 你的亲人正奄奄一息地躺在插满了管子的病床上,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跑过来和你说: “先生,你好,请问您是否考虑过在病人死亡之后把他的器官捐献出来?”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不舒服。 更重要的一点。 很多人以为,器官捐献是病人死亡之后的事情。 这么理解其实只对了一半。 准确的说,是在判定脑死亡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 器官移植对捐献过程要求很高,不仅仅是极为困难的匹配率,更重要的是需要和时间赛跑。 一颗器官从捐献协调到维护、从转运到移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哪怕是多耽搁几个小时,也有可能出现意外。 这也就意味着,往往开始协调的时候,病人还没有真正死亡。 至少仪器上的数字还在跳动,家属总觉得还有希望。 这时候提捐献,遇到心态不好的家属,说难听点,你是希望病人赶紧死吗? 说它敏感,原因就在这里。 02 再说矛盾。 我们来看剧中的一个案例。 一个叫政帆的年轻人出了车祸,最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植物人。 听到这个结果,政帆的妈妈没有一点犹豫: 那你就把他救到变成植物人啊,我照顾他一辈子 拜托你了医生 遇到这种家属,就需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矛盾。 刚刚上班的雨读不懂事,一句“其实,我们是协调...”马上就要脱口而出,还好被一旁经验丰富的学姐及时拉住。 目前最重要的,是先稳住家属的情绪:“政帆妈妈,请相信我们想要救政帆的立场,跟你是一样的,我们一定会做最好的处理。” 事后,雨读还自顾自地抱怨了一句: 多一颗心脏,可以多救一个人啊。 这话从协调师和急需器官的病人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大错。 但从情理的角度来讲,两边躺的都是病人,显然不应该有谁更加重要的看法。 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而救死扶伤的前提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协调员不等于劝捐员。 把握分寸。 对每一个协调师来说都需要像手术刀一样精准。 一旦激化矛盾,只会让两边的病人都失去机会。 03 2019年4月16日14时。 95岁的夏穗生医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停止了呼吸。 半个小时后,他的眼角膜被悲伤的同事小心翼翼地摘除。 从1973年主持的肝移植动物实验计划开始,夏穗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创者,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再自然不过。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 尽管有着很多像夏医生这样的人一直在努力,但是无论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还是普通民众对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 我国的器官捐献机制依旧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毕竟,器官捐献可不是去医院献个血。 即便是个人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在病危的时候还需要获得家属的同意,如果之后供体家属反悔,也必须随时取消捐献。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毕竟让家人“死得不完整”依旧是很多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夏穗生医生的作品 据报道,从2003年到2009年8月,中国内地仅有130位公民逝世后成功捐献出自己器官。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一度背上了死囚器官的“原罪”。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死囚器官移植。 公民自愿捐献成为了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 根据卫生部统计(2016年数据),全国每年约有100万器官衰竭的患者,其中大约有30万人急需器官移植,但能获得移植机会的仅有1万人左右,这里还没有提手术的失败率和术后的排异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的数字一定会不断变多。 但依旧远远不够。 大多数的患者,最终都只能在苦苦的等待中逐渐失去希望。 生活中,一般很少提及器官捐献这么严肃的话题。 因为它和死亡紧密相连。 如果涉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该都是大善事,表示支持。 但能够真正接受,并说服家人去尝试的人,目前来说依然只是极少数。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捐还是不捐? 没有一个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 值得不值得倒是其次。 愿意不愿意更加重要。 转自:电影爬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同类网站推荐
- 上一篇: 豆瓣9.3的成人动画,一集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 下一篇: 一口气刷十集,看懂性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