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打脸,越多越好。

上周,Sir刚说过。

我们的音乐节目越来越不好看。

没想到。

这周就被“啪啪”打脸。

但。

只要你去看看它,听听它,你也会和Sir一样兴奋。

啪啪啪。

也可以是我们给他们的掌声。

《乐队的夏天》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Sir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有《超级乐队》珠玉在先,这档国内音乐综艺,还能玩出啥花样?

确实“玩”不出啥——

看赛制。

没啥惊喜,31支乐队,现场表演,演完由现场乐迷打分。

刷人刷得倒是挺猛,第一轮31选15。

半数以上的乐队会“一轮游”。

最后选出这个夏天的HOT5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看导师。

不叫导师,叫“超级乐迷”。

马东、高晓松、张亚东、吴青峰、乔杉。

张亚东,高晓松好理解。

——但马东,乔杉,你们真的不是跑错片场?

这“乐迷”从唱作人、制作人到演员、主持人,跨度很大嘛。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再看现场。

从五颜六色的道具,到漫画感的置景风格。

Sir终于嗅出一股扑面而来的熟悉感。

妥妥的《奇葩说》乐队版。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 上:《奇葩说》 下:《乐队的夏天》

最后,看选手。

选手,也叫乐手。

既然都叫乐手,你不特立独行拽上天,好意思说自己是“玩儿摇滚”的?

可你看这节目里的选手(乐手)们。

有的,一出场就和气地打招呼;有的,上来就对着喜欢的乐队名字鞠躬;有的,干脆三步并作两,跳着过去帮前辈拎乐器箱。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一名乐手道出Sir此时心声:

这点出息

能玩好摇滚乐吗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可随着节目继续,Sir越来越脸疼。

事实上,这31支乐队,经典摇滚乐队只是一部分,还涵盖了民谣、Funk(放克)、流行、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

乐手多元,曲风多元,连带着live(现场)格调也色彩缤纷。

而这些表演无一例外暗藏同一个母题:

尊重音乐

《乐队的夏天》几乎囊括了中国乐队的半壁江山。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爆发型的。

老牌朋克乐队,反光镜。

稍有了解的就知道,这乐队成军20年,如今三个人,都已经是40岁的大叔。

还嗨得动?

主唱李鹏磨砂质地的唱腔,田建华饱满有层次的贝斯,再加上素有“中国朋克鼓王”之称的叶景滢,细致、有律动感的鼓。

控场能力,妥妥得不减当年。

P.S. 观看此节目,Sir强烈建议大家开音响或戴耳机,不燥起来算我输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技术型的。

来自台湾的宇宙人乐队。

名不见经传,可整体呈现的音色实属上乘。

贝斯手方Q一上来就秀了段Solo,专有名词,Slap(击勾弦)质量极佳。

总而言之,你看不清他的手怎么动。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还有故事型。

90后新星乐队,盘尼西林。

他们偏爱有故事的乐器,更偏爱有故事的创作。

曲风玩的是英伦摇滚,主唱小乐一把慵懒的嗓音,开口就有让人心碎的魅力,就像漫步在雨夜的曼彻斯特,入情入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一个小插曲不得不说。

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Begged for some pence(向我乞讨几个便士)。

高晓松建议,可以改some pence为two cents,取“两分钱”和“小建议”的双关意。

小乐回应,建议特别好,“但我不会改”。

因为我的音乐只能忠于我的故事:

改了就不是我写的了

我要它百分之一百属于我自己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当然,少不了情怀型

据说这支乐队去录节目时,导演组站成两排,眼泪汪汪地鼓掌,那种心情,就是“我爸来参赛了”

面孔乐队,成立于1989年。

和唐朝、黑豹同属于第一代中国摇滚乐队,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摇滚人。

用那句大俗话说:许多乐手就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

来,感受下这“大型粉丝见面会”。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情怀”对于面孔,既是资历,也是时至今日,依然有把握通过技术和激情,重现全盛时期的中国摇滚的实力。

一首现场的《梦》。

你看台下“超级乐迷”和乐手的反应。

跟着节奏摇摆身体;跟着歌词轻声附唱;

什么都没做的,是无动于衷么?

不。

闪闪发亮的眼眶出卖了她。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因为面孔唱出了一代人对摇滚最真挚的热望。

在他们那个年代,接触音乐渠道、音乐类型没有现在那么多,内地音乐,尤其是摇滚乐的商业环境近乎荒芜,许多乐队、乐手连一件像样的乐器都买不到。

但匮乏没有限制住他们。

反而是他们成就了内地摇滚乐的第一代浪潮。

之后,这支红缨枪也被传递到未出场的痛仰、新裤子身上……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而《乐队的夏天》想要呈现的,或许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百花齐放的延续。

这,也是节目对乐队的尊重

你能看到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对立。

当几支偶像男团乐队出场,动作整齐划一,态度犹豫不决,这种被规范定制的乖巧,无疑招来个性乐手的反感。

这太不rocker(摇滚范儿)了。

我觉得摇滚和偶像他可以共存

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

做摇滚的人特别真实

就不会说我非要怎么去做一个动作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这不由得让Sir联想到去年《中国新说唱》中的“rapper与练习生之战”。

可《乐夏》并没有在这种分裂中站队。

它看到一种“水火难容”的对立,但它更愿意寻找对立下对话的可能。

所以。

不喜欢归不喜欢,还是会支持与自己完全不同的风格。

咱们应该多支持小乐队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比支持更高阶的,是赏识。

一个细节不得不提。

当面孔乐队表演完,吴青峰说自己的乐队苏打绿成立15年,只有面孔(成立30年)的一半。

欧洋和陈辉听到这里,当下便毫不吝惜地为他鼓掌。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之后,青峰像个学生一样,问老炮儿们,大家一起走过这么多年,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联想到吴青峰与苏打绿这一年来的“解散风波”,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在困惑和讨教。

面孔主唱陈辉的回答也特别真诚。

我觉得走的 我们欢送

来的 我们欢迎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既是传授,更像交流。

要知道,苏打绿曲风多变,知名作品多偏流行。

但玩老摇滚的并没有轻视做乐团的。

——只要你的音乐表达出此刻真实的自己,就是正路。

这,不也是乐队对乐队的尊重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摇滚都有其特殊性。

在某个阶段,它更多地被当做一种手段,一种社会异化下的诉求载体。

尤其是摇滚被“信仰”这样的大词沾边后,一方面,摇滚成为旗帜,激励着无数热血者前仆后继。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面旗帜也被曲解成某种标签,以至于提到摇滚,我们联想到的词汇来来去去就是:愤怒、质疑、反抗。

Sir并非认为摇滚不能愤怒。

但当愤怒成为一种套路,那么,再愤怒的摇滚,也不过无意义的态度。

所以,与其争论什么是真实的摇滚,我们不如交流什么是真实的作品

很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这恰恰体现“交流”的可贵。

反光镜的叶景滢称赞猴子军团的鼓声好听,新裤子的彭磊对宇宙人的贝斯手赞不绝口。

这是惺惺相惜。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但真实又不止于“惺惺相惜”。

比如,新人作品不够创新。

高晓松就一针见血指出,对有的乐手来说,表演就是“扫三和弦(最常见的和弦形式)就完了”。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比如,之前提到的面孔乐队。

曾经作为内地四支代表乐队成员,联手缔造了1994年的红磡奇迹。

那场内地摇滚的顶级演出,让华语乐坛第一次领教来自北方文化的狂吼,在港掀起空前绝后的尖叫。

用历史亲历者,面孔乐队贝斯手欧洋的话说就是——

当时王菲全程台下又唱又跳。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但最后这支如此牛掰的乐队,在节目的得分是多少呢?

Sir不能剧透。

Sir只能说,那分数,多多少少让人失望——尤其是老资历的摇滚乐手和乐迷。

难得就在于——

《乐队的夏天》没有回避这种尴尬。

甚至说,它有意呈现这种尴尬

这种“使命”某种程度上,与米未团队另一部爆款综艺《奇葩说》暗暗相通。

那就是,通过让你动摇,让你迷惑,慢慢松动你对正确答案的相信。

老炮儿相信他听的才叫摇滚。

新生代相信他听的才叫音乐。

但这种相信是真的相信么?

张亚东在节目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大意是,我们的音乐口味越来越单一,对音乐的宽容度越来越低。

因为现在的口味,本质就是偏见。

在中国,张亚东是少数有资格说出这段话的人之一:

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一直按部就班地以同一个模式去做,“重复”就会变得没有什么意义。

举例来说,比如过去中国有崔健,有唐朝,有很多那个年代非常牛逼的音乐人。可是这个时代也还是需要新时代的崔健,新时代的唐朝,一个2.0、3.0的新版本。

我觉得应该不断地去更新歌词,包括观念,不断地往前走。一直停留在原地,复制过去的东西,会越来越平庸。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如何共建出新崔健,新唐朝的土壤。

答案一言难尽。

但站在那,叉着腰对不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乐队骂:你不配!绝对不是其中之一。

不可否认,中国摇滚经历过黄金年代。

但那时代终究还是逝去。

一如张亚东所说:

以前大家多是坐马路牙子上,十个人喝一瓶啤酒聊一晚上。你知道那个状态吗?

我没有,你也没有,我们都没有。

现在不是那样了,所以,我觉得乐队想要发展起来,也要进化,也要适应这个时代的东西,努力在这个时代去寻找到新的意义,寻找到新的方式,不同的方式。

如果你仅仅想让过去的某一时代回来,那是不可能的,过去就是过去了。你必须尝试在这个时代找到新的乐趣,这是这一代年轻人要去面对的东西。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听完面孔唱《梦》。

高晓松称那是“光芒万丈的摇滚的时代”。

旅行团的主唱孔一蝉也以崇拜的心追忆,“魔岩三杰像一把刀,让光透进来,而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光”。

他们口中的“光”,不也与张亚东的“进化”殊途同归。

Sir承认,摇滚确实是更充满悖论的艺术

一个优秀的摇滚人,得有内在的独特性,但独特又意味着无法完美融入主流。

但。

Sir也必须说。

苦难或许是艺术的养料,但持续的苦难只会上根本上扼杀艺术创新的可能。

如果你承认摇滚乐队是一种职业,那当下,我们就更应该给予那些迈过职业水准的摇滚人体面的回报,并以回报要求他们,给予更高的技术含量和职业素养。

说回《乐队的夏天》,有两个细节特别打动Sir。

一个是节目组问旅行团的键盘手韦伟。

“常年奔波演出,会不会觉得在重复?”

韦伟回答。

每次演出都当做全新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是不是特别政治正确。

话音刚落,韦伟就自己先打破了光环。

因为。

乐手也要生存。

不演就活不下去了

没有饭吃了

能演就不错了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一个来自一支不知名的乐队。

——跟Sir一起记住它的名字,青年小伙子乐队。

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实力没多大信心。

比赛花絮中,他们问节目组,是不是没有晋级,演出就会被剪掉。

最后,为了能“多露脸几秒”,他们甚至配合起节目组,打起赞助商品牌广告。

昨晚一半圈内人都在安利它

在这两个细节中,Sir显然感受到一种更真挚,也更沉实的情感表达。

比起理想主义的鸡血,这样的话,这样的选择当然听上去很丧气,甚至说心机。

但当这些人充满心机(同时也充满动力)地朝自己的选择前进时,不也是一种摇滚。

我们的文化一直不缺对某类精神文化偶像的极致推崇。

真正缺少的是。

对一个现实而真实的人的充分尊重。

从这个角度上说,《乐队的夏天》或许不够纯粹。

但Sir仍愿意安利。

因为这不过是一个入口

假如你看过这档节目,爱上某支乐队,并因此为他们的live house买票。

它就够本了。

假如你看过这档节目后,决定去摸一摸琴,练一练鼓,甚至,玩一玩乐队。

那它功德无量。

转自:Sir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标签: none

暂无人评论

添加新评论

注册 登录

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