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垃圾分类处罚正式开始,已经足足一个礼拜了。

各色垃圾分类梗已然成为新的社交方式。

为了机智应对来自垃圾分类的灵魂拷问。

正常的一日三餐,都变成了求知若渴的学习时间。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我选择减肥

不敢分错,更不敢乱扔,生怕被小区24小时监控记录在案,隔天就被钉上「耻辱柱」。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在公司点外卖更是头疼,大大提升了鱼叔多走两步下楼堂食的行动力。

挺好,每天运动步数都增加了。

外地的鱼友们一开始都在笑。

但很快就有你们跟着哭的时候。

毕竟躲过了上海,你也躲不过46个重点城市。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对于这种雷厉风行的推行措施,鱼叔只想说四个字: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望着曾经无处安放的肥宅快乐水空瓶,我留下了欣慰的眼泪。

虽然分类标准令人头秃,但这一天我们已经等得太久。

为什么这么说,看完它你就明白了——

《塑料海洋》

A Plastic Ocean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每每提到环保,总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大而乏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鱼叔打赌,看完这部片,你一定无法再坐视不管。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因为这部9.1分的纪录片,摆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那就是。

只要你活在地球上,你就逃不过塑料带来的毒害。

被人类扔掉的塑料,通过海洋,通过食物链,带着无法消解的化学毒素,重新回到了人体内

此时此刻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体内就可能藏着你根本不知道的塑料微粒。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污染如何发展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而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危机之中?

是时候,知道真相了。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矿泉水、外卖盒、塑料袋、包装盒······它的身影简直无处不在。

而我们现代人对塑料的依赖显而易见

光在美国,每年就会丢弃380亿个矿泉水瓶。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一次性」用品完成使命之后,又去了哪里?

你可别跟我说垃圾桶。

因为这个答案,就和说鸡蛋是从超市里来的一样傻得可爱。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事实是,投进了垃圾桶,塑料垃圾并没有消失

它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以惊人的速度累积着。

看看被塑料填满的垃圾场,你就知道它的数量有多可怕。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还看得到主持人吗?

更惊悚的还在后头。

如果不加以处理,这些堆成山的塑料不会降解不会消失

也就是说,等你孙子的孙子都寿终正寝,你用过的塑料瓶还依然安安稳稳地待在原地。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然而陆地总归是有限的,许多无处安放的塑料垃圾,都涌向了一个地方——

海洋。

在我们的印象里,海洋总是神秘广阔而美好,是无数神奇生物的温馨家园。

各类纪录片中呈现的,都是极美的画面。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可现实是,镜头一转,在这些动物的「家」里,其实漂浮着无数的塑料垃圾。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你以为这是哪个海滨浴场里见怪不怪的污染?

错!

这是一片根本没有任何商业捕捞活动的海域周围是封闭了30年之久的海滩

说是人迹罕至都不为过。

可就是这么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却依然沾上了人类垃圾的难看污渍。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被玷污的还不止这一处。

来到地中海,潜入1600米深的海沟。

在阳光都照不到的深海,又发现了人类的标志物。

塑料瓶。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看到了吗?

塑料垃圾就像一个摆脱不掉的梦魇,无孔不入地钻进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没人知道它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多久。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还会在这里一直存在下去。

除非,它们被无辜路过的海洋生物吃掉

于是你会看到,身为海洋霸主的鲸鱼,却痛苦地死于一块6平米的塑料布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寿命几倍于人类的海龟,会把塑料袋当作海母误食。

结果因为胃里的塑料袋包裹着气体,而再也无法下潜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还有长着人类梦寐以求的翅膀,本应自由翱翔的海鸟,最后只能带着硬邦邦的胃死去。

只有拳头大小的胃里,可以取出上百块无法消化的塑料

对于海鸟来说,这些塑料块的重量,相当于人类吞下6-8kg重的塑料。

死前最后一刻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这些无辜的动物们,不过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在自己惯常捕食的路上活动。

谁能想到会有几十亿人口,把致命的塑料扔到了它们的家中。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尽管造成了如此多的伤害,但海洋,依然不是塑料的最终去处。

事实是,海洋中超过5亿块塑料,最终还会回到人类身上。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虽然不会被降解,但在水和阳光的长期作用下,各色塑料制品最终会分解成细碎的「塑料微粒」

它们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会吸附人类排放的化学污染物质,掺杂毒性。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常吃的鱼虾体内。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在几年前加州大学的一次研究已经发现:

市面上四分之一的鱼类体内含有塑料碎片。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2年香港台风,造成了中国石化6个集装箱,共计150吨塑料原料翻覆进海洋。

虽然事后中国石化第一时间出资清理,但污染已经覆水难收。

遍地散落的塑料微粒像雪一样覆盖了海滩。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当时周围的海洋里,随随便便捞一条鱼,肚子里都能数出不少塑料颗粒。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如果说这次事故还属于偶然,那么没有原料泄露事件的大西洋,或许更能让我们看清惨淡的真相。

北大西洋里,也被3440吨塑料微粒侵占。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可以想见,这些海洋里的鱼最终会携带着塑料微粒,进入人类的餐桌。

食物链,只是塑料报复人类的第一种方式。

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前,很多塑料会和普通垃圾一样,做焚烧处理

而焚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领苯二甲酸酯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它不仅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更是一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就算躲过了塑料处理的直接攻击,在塑料的日常使用中,仍然有着许多超出想象的危害。

生产塑料过程中的增塑剂,有毒性。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不光是生产, 在使用过程中,塑料还会释放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

干扰人的内分泌,甚至生殖系统。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从婴儿奶瓶到塑料水杯、塑料盒,日常生活中躲不开的使用,让人类与塑料融为一体。

大人、儿童,每个人都是逃不开的受害者。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相信你看到现在,只想躲过塑料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作为普通人,有什么保护自己的方法呢?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你身处塑料王国,就别想逃过一劫。

但换个角度,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

唯一的应对方式,是从源头减少污染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早在1991年,德国就行动起来,用法律强制规定塑料包装生产商,要负责回收自己售出的包装材料。

压力之下,街道上塑料回收机器随处可见。

人们每投入一个塑料瓶,就能获得25分钱。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效果显而易见,街道上的塑料垃圾几乎绝迹。

不光是发达国家,远在非洲的农业国家卢旺达,也早就禁止使用塑料袋。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既然知道它不好,干嘛还留着它」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短短的一句话,不知道戳破了多少迷惑人的幻象。

生活里花花绿绿的包装,消费主义至上的宣传,早就让人们迷失了自我。

熟悉了一次性的方便,有多少人把地球也当成了一次性的家园?

又或者,我们对眼前的便利沉迷不已,要忽视看起来遥远的危险。

人们总有太多逃避的理由。

要么避重就轻,用大问题掩盖小问题。

要么转移视线,干脆置环境问题于不顾。

鱼叔还记得这样一条观众评论:

人的事儿还没弄明白呢,谁关心这个。

结尾我非常不喜欢,好像给人带来了希望,其实希望渺茫。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着类似的观点。

但我必须要说,不能因为环境问题没有那么急迫,就代表它不重要。

人也不能总指望别人来拯救自己的生活。

不管什么时候,希望都不是靠寥寥几个环保斗士就能给的。

希望,是需要自己一手营造的。

你或许觉得自己力量渺小,但别忘记,垃圾山的一角,也有你不断扔掉的矿泉水瓶、扔掉的塑料袋、扔掉的外卖盒。

你的一双手,可以为环境问题火上浇油。

但也可以,把它放进该去的地方,创造回收利用的价值。

选择权,一直都在你的手中。

就算被垃圾分类逼疯,我也要含泪安利这9.1

转自:独立鱼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标签: none

暂无人评论

添加新评论

注册 登录

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