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道歉,还要等多久? |
---|
电影介绍网 • 网站分享 • loading次浏览 • 发布 2020-08-27 • 更新 2020-07-19 |
每年的8月14日,看似很寻常的一天。 但对于某些被历史遗忘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是她们纠缠一生而无法释怀的梦魇。 这一天,被叫做: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2017年的第五个慰安妇纪念日,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公映。 这是首部获得公映许可关于“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片名来源于纪录片拍摄时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人数—— 2014年,22位幸存者。 影片不仅收获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更重要在于影片背后的社会与历史价值—— 这群老人用自己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有些事绝对不能被遗忘。 而在今年的8月14日,表姐想推荐一部同题材的纪录电影《等不到的道歉》。 不少人看完之后都评论说: 没有任何地刻意煽情镜头,却让人从头哭到尾! 《等不到的道歉》 豆瓣9.0,目前看过的人还不多。 影片由加拿大华裔导演熊邦玲执导,同样由网络众筹而拍摄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完全由女性团队主导创作,幕后班底相当豪华。 担任剪辑的是曾作为新浪潮大师侯麦的御用剪辑师的雪美莲,负责配乐的则是曾为《海边的曼彻斯特》配乐的作曲家莱斯利·巴伯。 电影前后历时七年拍摄,导演走访了韩国、中国和菲律宾等多国的慰安妇受害者,并在漫长的跟拍调查中,与拍摄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最终选取了三位主人公,作为纪录片故事的主角。 她们分别是: 中国的曹奶奶,韩国的吉元玉奶奶和菲律宾的阿德拉奶奶(其中有两位已经故去了)。 她们都是二战时期日军罪行的受害者—— 历史将她们叫做「慰安妇」,但很多人把她们当做「奶奶」。 然而这种称谓之间转变的背后,却夹杂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沉重历史。 生活在韩国的吉元玉老人。 如今已经86岁高龄,承受着衰老和病痛带来的折磨。 可她如今仍坚持每周三去参加一项活动,到日本柱韩领事馆前抗议集会。 这项针对慰安妇问题的抗议活动,从1992年起,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 而这次是吉元玉老人参加的第1000次集会活动。 她对这项集会非常重视,也从不缺席,为此,她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打一剂止痛针。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不幸的受害者,她和其他幸存者们一样—— 会在大使馆前静坐游行,讲述自己的遭遇,并接受采访,希望以此唤起社会的关注。 她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世界我们的经历。」 所以每一次奶奶都会忍着病痛,坐在人群中央,挥舞着越来越颤抖的拳头,始终坚定的呼喊着口号。 在韩国专门针对慰安妇援助的NGO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带着奶奶去世界各地参加研讨会、学校讲座、游行示威等各种活动。 并且希望通过这种行动,要求日本政府能够对慰安妇幸存者进行赔偿和官方道歉。 但要让政府承认战争中的罪行,谈何容易? 在日本国内,右翼保守势力不仅否认一切罪行和指控,甚至有官员公开声称:“二战中的性奴隶是有必要的。” 可怕的是,如此荒谬无耻的言论,居然在日本国内大行其道,且支持者甚重。 纪录片中有一幕,显得非常讽刺。 当吉元玉奶奶在NGO组织的帮助下,去往日本东京参加演讲抗议的时候。 她站在台上诉说着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 「那个13岁被带走的受害者,今年已经86岁了。过去了70多年,我从没像正常人一样活过一天。」 可就在演讲活动的现场之外—— 正聚集着一群极端分子,他们手持横幅,口中各种污言秽语。 有人声称:“慰安妇就是军妓!” 有人在横幅上写着:“停止说谎,你们觉得我们会为了任何事道歉就大错特错了!” 更有甚者,会直接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的字眼:“滚回去,朝鲜婊!” 导演没有回避镜头里的这一切,这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更让吉元玉奶奶的抗议之行变得困难重重。 再加上自身的疾病加上旅途的疲惫,让她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同行负责照顾的工作人员问她,要不要回家。 可吉奶奶却坚定得拒绝,她说: 「我在这里还有事情要做,事情没做完我不会回去的。」 尽管她也深知自己的抗议演讲可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即使日本政府真得道歉了,也不会对曾经的伤害造成多大的改变。 可在这位身躯已经佝偻的老人的内心里,这件事情,已然成为她的工作和责任。 用老人的话说: 「如果我们都死了,他们向谁去道歉?」 纪录片中的第二位主角是来自中国山西的曹黑毛奶奶,她在《二十二》中也有出现。 相较于吉元玉奶奶到处做演讲、参加游行示威,而曹奶奶却显得不太愿意谈及自己的过去。 老人已经92岁,可她却坚持独居,一直独自住在子女的隔壁。 养女让她搬家,她也不同意,因为她觉得一个人住更舒服,甚至会自己烧火劈柴。 每天清晨,老人都会早早起床,穿鞋,洗脸,搽油,梳头,然后开始一天的日常。 镜头里的老人虽然身体佝偻,耳朵也逐渐丧失了听力,可状态却非常乐观豁达。 导演想请出门遛弯的老人坐下歇歇,可老人已经不太灵便的身体,让她连站起身都很困难。 当着镜头,曹奶奶却似乎已然看破生死,她笑着说: 「我怎么还早点不死,对大家都好。」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可玩笑背后,却透露着无尽的心酸与悲伤。 村里的人大多都了解曹奶奶的过往,可几乎没人会提到这些,曹奶奶自己也从来没有跟养女提起过那些事情。 在和老人跟拍相处很长时间之后—— 老人才用断断续续的话语,道出了那段从未提起过的历史: 「那时候,我才十八九岁的年纪。日本鬼子进村,连老人都不放过,我家地里旁边的一个女人就被日本人的刺刀给捅死了。 我和另外三个女孩一起,被日本兵抓走了。我爹曾经想救我,可却被日本兵打了一顿,后来也就不敢再想着救自己了,因为怕了。」 老人在口中重复了好几次当年的经历有多可怕,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导演问躺在老人身边的养女,是否有听过曹奶奶讲这些事情。 养女只是摇了摇头,可眼中却已经闪烁着泪光,她说: 「她不愿意告诉我,我就不问。」 这种默契或许只是因为—— 双方都害怕提起过去,会对对方带来负担而选择沉默。 老人一生没有结婚生育,背后的原因更是令人感到心痛。 在慰安所内,曹奶奶曾经两次怀孕,并先后生下了一男一女。 孩子就生在地里,她不知道怎么办,养不了也不敢养,最终只能掐死了孩子。 曹奶奶说: 「孩子没了,我心里很受伤,就再也不生了。」 关于这些事情曹奶奶从没告诉过自己的养女,只有曹奶奶的亲妹妹知道。 导演问曹奶奶的养女,会不会把这些事告诉女儿。 养女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她现在还太小,等她毕业,年纪大一点之后,我会跟她说。” 背负着沉重过去的还有纪录片的第三位主角,菲律宾的阿德拉奶奶。 相比之前两位奶奶孤独凄惨的晚年生活,阿德拉奶奶要幸福许多,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但她的内心始终深埋着一个巨大的遗憾—— 她从来没有将自己慰安妇的经历告诉过身边的家人和子女,直到丈夫去世也没有说出来。 无法把自己的过去与家人坦白,也无法与过去和解。 因为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女人被强奸是很大的耻辱。 所以她只能将自己的过去当做是一种秘密,并不断深埋于自己的内心,谁也不敢告诉。 可岁月没能冲洗掉这段记忆背后的伤痕,反而让老人的内心备受折磨。 她后悔自己没有告诉丈夫,她说:“如果我能把一切都告诉我的孩子,我会很高兴。如果他们能接受我和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的话。” 她曾经无数次想要主动找子女讲述这些经历,可话到临头,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因为传统社会的偏见和观念,让她们背负了太多的污名。 纪录片中有一段引人深思的对话,尤其令表姐印象深刻。 导演鼓励阿德拉奶奶讲出自己的经历,可老人却反问说: 「在菲律宾,作为受害者是一种耻辱。为什么讲出来?做个英雄吗?」 导演没有直接回答,她道出了自己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 「因为说出来,其他人就有可能从中获得力量。」 正如纪录片中出现的被誉为“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的作家张双兵所说得一样: 「中国这些女人受了害也说不出来,没有人管她们,受了害也只好咽在自己肚子里。」 所以影片对于老人们的的采访和纪录—— 不仅仅只是想要获取这些沉痛历史的证言,更多的是为了展现老人们从从沉默到选择讲述的过程,及其选择背后的社会意义。 电影的最后,老人在慰安妇公益组织的鼓励下,终于主动签署了希望联合国施压日本的请愿书。 既代表了老人终于卸下背负一生的秘密重担,也同时完成了自己的自我救赎。 作为一部讲述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等不到的道歉》没有刻意地贩卖苦难,或是故作煽情。 影片只是保持着一种冷峻克制的视角,去深入老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通过诗意的摄影剪辑和饱满深情的配乐,将影片中的素材编织成了一张情感充沛的大网。 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转折。 但—— 每一帧都是无声的哭诉,每一个镜头都似乎在拷问着观众的内心。 根据统计: 在整个二战间,日军亚洲范围内强征了40万妇女,作为随军“慰安妇”。 受害者涉及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以及少量白人妇女,仅中国受害者就多达20万人。 她们被迫沦为日本军队发泄兽欲、肆意摧残的性奴隶,其中75%的受害者被凌辱致死。 然而这样一群承受了民族巨大屈辱和伤痛的群体,却逐渐被历史遗忘和尘封,并逐年减少。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很多幸存者早已年近耄耋,可依旧没有等来道歉和赔偿,没有等到历史的公正。 甚至于一直否认事实的日本保守势力,正在等待她们的死亡…… 面对历史的伤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拒绝遗忘。 这或许是这类影片,最大的价值所在! 正如影片中的韩国老人吉元玉奶奶所说得一样: 如果道歉了,伤疤会消失吗? 不会的,伤疤还会在。 只是这些被伤害过的人,内心会得到治愈…… 转自:表姐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同类网站推荐
- 上一篇: 出道20年,被称为“韩国舒淇”的她,靠着这片成功把衣服穿回来了
- 下一篇: 邓伦,你在凶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