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侵犯那一天,记了一辈子 |
---|
电影介绍网 • 网站分享 • loading次浏览 • 发布 2020-08-27 • 更新 2020-07-19 |
8岁那年,她被侵犯了。 男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在对街开甜品店。 看上去优雅、绅士、得体、一丝不苟。 父母很信任他,经常请他来照顾小女孩。 一次,他对女孩说: “你愿意和我一块玩洋娃娃吗?” “你来当洋娃娃,我可以给你穿衣服、梳头发” 未经人事的小女孩,就这样信任了“好心”叔叔的说辞,与他一齐走进洗手间。 她不知道,这差点成为她一生都揭不开的伤疤。 会是一场永远《不能说的游戏》。 女孩名叫奥黛特,这是《天鹅湖》里白天鹅的名字。 顾名思义,妈妈希望奥黛特像白天鹅一样,美丽,高贵,纯洁,富有艺术细胞。 因此从很小的时候,奥黛特就被母亲带着,参加各种芭蕾舞训练班。 因为各自都有工作,爸爸妈妈不能每次下课都来接女儿。 顺理成章地,这项工作托付给朋友“吉尔伯特”头上。 仅仅听到这个名字,奥黛特下意识反应便是抗拒。 可母亲完全不为所动,觉得“他总送你礼物”,你“应该”很开心。 谁来翻译翻译,什么叫“应该很开心”? 多少童年时期的伤害,是源于父母的漫不经心? 在回去路上,吉尔伯特寒暄一两句,就开始暴露真实面目: 这是叔叔开发的新游戏,叫“挠痒痒”。 而在小小的奥黛特眼里,类似的侵犯行为,早已是稀松平常。 有人可能会感到好奇: 这孩子不是父母双全吗?怎么不去找家里人告状?还任凭这种衣冠禽兽为所欲为? 原因,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奥黛特是个极富艺术天分的孩子,她从万千孩子中脱颖而出,通过了国立音乐学院的面试。 那所学校很远,在巴黎,今后只能选择住校,或者加入寄宿家庭。 第一次离家远行,奥黛特的妈妈像天下的妈妈一样,莫名其妙发了好一通大火。 吼她不感觉收拾行李,成天就知道跳舞跳舞跳舞。 尽管出发是在一周之后,时间明明还够: 反复提醒她要省吃俭用,因为巴黎一切都会很贵: 看见女儿把吉尔伯特送的浴巾随手乱扔,好像终于逮到什么天理不容大错,上来就劈头盖脸一句“你疯了吗”,还指望煽动父亲一起骂奥黛特: “不知道她拿来擦什么了”“黏黏糊糊的”“恶心死了” 两位都是成年人了,拿来擦了什么,不知道拿鼻子闻一闻吗?! 不好意思,他们还真不知道。 而作为弄脏浴巾的惩罚,在离开家之前,奥黛特只能继续使用这条毛巾: 这便是小姑娘所面临的困境: 她身上发生了某些难以启齿的事情,却不敢对母亲说,因为她觉得比起自己,妈妈更信任吉尔伯特这个朋友; 也不敢对父亲说,因为他虽然爱女儿,却向来采取放养态度,管得很少。 孩子的世界就那么点大,眼界、思想,都很浅薄。 只能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上,判断一件事对或者不对,该说还是不能说。 在奥黛特内心深处,和讨厌的叔叔出门旅游、被迫与他发生关系……都是经过母亲“首肯”的事。 除了一遍遍忍耐、接受、逃避……她无计可施。 “只要去到远在他乡的国立音乐学院,一切就会如烟消散,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奥黛特曾经天真地这么以为。 她忘记了,吉尔伯特是个成年男性,有钱有车有闲。 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来“看望”自己。 童年的伤害与痛苦,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始终缠绕在奥黛特心间。 长大之后,叔叔便失去了兴趣,可她却从一个牢笼遁入另一个牢笼,开始肆意践踏自己的人生。 她学会和不同男男女女乱搞: 学会嗑药,连海洛因都敢碰: 因为带她“入门”的人说,这种东西“一吸解千愁”。 她信了,尝了,从此沉沦…… 人这种动物,有时候很不可思议。 他们可以把强烈的痛苦转化为力量,在舞蹈中展现惊人的天赋。 奥黛特舞蹈中,充满了撕裂、自毁、逃无可逃的绝望情绪。 这些对于自幼生活在幸福安逸中的舞者,是很难展现出来的。 越是成长,奥黛特越娴熟于自我麻痹的“技巧”。 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经历过痛苦,也不向任何人坦白吉尔伯特叔叔的所作所为。 是啊!明明什么都没做,还要我承认什么? 难道错在于我吗?! 连心理医生有时都觉得无计可施。 想帮她太难了,比解高考的最后一道数学题还难。 但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痛苦,怎么可能呢? 不痛苦,为什么别人随手递来一条毛巾,就能勾起尘封十几年的回忆? 不痛苦,为什么后来好不容易遇见真爱,竟然唐突问出这种话? 不痛苦,为什么在任何场合,乃至工作环境中,都会对某些措辞异常敏感? 作为一名舞者,这种“节操”显得很不合时宜。 不管再怎么不愿承认,“奥黛特”这个名字,已是无比讽刺。 她再也不可能成为《天鹅湖》里纯洁无瑕的白天鹅,也再等不到愿意拯救自己、愿意爱自己的王子了…… 是那个叫吉尔伯特的男人,毁了她的一切。 可是在故事里,犯错的又何止一个“吉尔伯特”呢? 长大成人后的某天,奥黛特与吉尔伯特在老家的后院重逢。 那个男人,一如既往,慈眉善目,风流笃厚。 一瞬间,什么都想起来了。 这么多年过去,她果然无法忘记,也果然无法原谅。 在愤怒的驱使下,奥黛特终于向父母坦白吉尔伯特的种种暴行。 结局,竟如她所料—— 母亲一副懒得管事的嘴脸,说“看不出来吉尔伯特是个恋童癖”。 他那么成功、那么英俊,何必对未成年的小姑娘下手呢? 奥黛特据理力争,妈妈就告诉她:这都过去这么久了,啥痕迹都找不到。 会不会压根啥没发生过?只是你单方面恶意的幻想呢? 说要将禽兽绳之以法,与对方对簿公堂,母亲第一反应竟然是: 想拼命自证清白,母亲反而捂住耳朵,表示“不愿意听更多细节”。 在这个女人眼里,女儿破釜沉舟的控诉,只不过是“纠缠”,是为了给自己这个当妈的添堵。 为什么? 因为“你(女儿)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 觉得很不可思议吧? 听闻女儿遭熟人侵犯、度过了悲惨恐怖的童年、成人以后也无时无刻活在痛苦当中。 母亲竟然置身事外,觉得一切都不重要,都不及“我的感受”重要。 而这,正是奥黛特悲剧的根源所在: 一件蒙尘的案件,即使走正规法律途径,奥黛特真的有机会沉冤得雪吗? 那个看似良善,内心龌龊的男人,难道不会据理力争吗? 这一点,院长不做剧透,因为判决结果不是重点。 重点是—— 知乎上一则问题,引2840位知友现身说法,仅看问题描述,字字滴血,令人一阵心悸: 两年以前,演员杨蓉也站在「小女孩」的位置,讲述一段幽暗压抑的往事: 在道尽往事之后,她说: “更大的悲哀是把这种「不光彩」转嫁在被伤害的孩子身上,而选择沉默。其实是在变相地纵容了那一双双黑手伸向孩子。” 长大了,也依旧反抗不了可畏的人言。 她们只能一遍遍接受所爱之人质疑、乃至胁迫。 真的,太难了。 另一位被吉尔伯特侵犯的对象,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精神困境: 当初被夺走的一切, 能还给我吗? 这些年来受过的苦,有什么药可以治好吗? 在世为人,相信绝大多数都会经历为人父、为人母的过程。 倘若,仅仅是倘若—— 有一天,你的孩子也告诉你,自己遭遇过和奥黛特相似的处境,届时你又会作何选择呢? 是成为TA的护盾? 还是成为TA心头,一根拔不出来的刺? 转自:吐槽电影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