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

是值得载入中国电影史的一天。
欢喜传媒发布公告,宣布原本撤档的《囧妈》将在大年初一登陆抖音等网络平台,并免费播放。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这波操作妥妥地成了史上首次。

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友,疫情宅家时终于有春节档可看;
影院,怨声载道,甚至愤怒。
浙江电影行业2万余名从业者,发布关于《囧妈》的联合声明。
称在这部电影宣发前期,全国影院投入大笔费用,电影在互联网首播的行为,给影院带来重大损失。
风波之下,《囧妈》如期上线了。

而这部处于风波中心的“春节档”,到底讲了什么?
今天,Sir想客观聊聊这部电影。

01

第一观感——

徐峥不好笑了。
都知道,囧系列最有“笑果”的,是囧人。
他们往往特别底层,因与主角形成鲜明反差,显得格外逗趣。

《囧妈》里也有囧人,可都是配角。
比如,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成功戳人笑点的沈腾。
-大姐 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呗-谁是大姐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比如,表面铁憨憨,内心有个无辜宝宝的“神助攻”贾冰。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再比如,长着一张聪明脸,却总把一切搞砸的“猪队友”郭京飞。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以上人物,逗笑有余,出彩不足,对于剧情发展所起作用不大。
关键还得看主角。
有徐朗+宝宝这种王牌囧搭档在前,观众难免对徐伊万+妈妈这一对搭档寄予厚望。
然而,就喜剧效果来看,《囧妈》则差了点意思。
还记得《泰囧》那个经典的泼水节片段吗?
徐朗苦于找不到大股东的位置,用电脑查询,没成想,被宝宝当头一盆水泼灭了希望。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系列的关键在反差

一个是端着的精英,一个是闹腾的活宝。
后者靠傻里傻气,触发前者的吐槽开关。
这样一对搭档放一块,才有戏剧冲突。
反观《囧妈》。
当那个搭档变成了妈妈,就变了一回事儿。
有了亲情的羁绊,徐峥再也无法把两人的关系肆无忌惮地设置成两个极端。

于是。
只能靠段子、靠流行语、靠夸张的表演强行塞笑点。

除了人物关系的枷锁。
徐峥还为自己设置了一层限制。
——煽情
在有限的戏剧空间,不仅要搞笑,还要腾出煽情的空间,这让《囧妈》给人一种面面都有,但面面不俱到的感觉。

Sir举个例子,你就明白。
《泰囧》里徐朗和宝宝决裂,是电影一个高潮。
其带来的喜剧效果,是让观众亲眼看到一个所谓成功人士,也会被一个普通小人物摆布,直至改变他原本的计划。
徐峥此时没有刻意煽情。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台词——

一条无人的公路;
一个扔东西的动作;
还有徐朗独自在车上无尽的沉默。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喧闹中的一瞬间留白,让情绪恰到好处地释放。
不用说什么,大家都懂了——

原来,所谓精英,也同样焦头烂额;
所谓成功,不过是徐朗自己披上的遮羞布。
而《囧妈》呢?
徐峥变得刻意了。

当徐伊万终于被妈妈连续的干涉和怀疑压垮,他对妈妈多年来积压的不满,彻底爆发。

同样是电影中的一个高潮、转折点。
声嘶力竭的台词,说得很重——

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脸皮,撕破了。
情绪,渲染了。

但,Sir却始终没被打动。
为什么?

这就是《囧妈》,甚至徐峥作为创作者,转型时最失败的一点——
电影希望为我们讲述一个不那么好笑的故事。
却不敢撕开那个父母关系中,让我们真正沉默不语的症结。

02
不得不说。

《囧妈》是勇敢的。
徐峥选取的题材,是聪明且刁钻的。
电影一上来,就摆出一副严肃的腔调。
主角徐伊万,婚姻不顺,与妻子渐行渐远。
开场,妻子张璐上门,催促徐伊万签离婚协议。
一个站在门口,却不走近;
一个坐室内,却不相迎。
徐伊万靠搞黄对方的事业,来博取存在感。
幼稚,是真幼稚。

伤心,也是真伤心。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母子之间也有本“难念的经”。

既然片名叫《囧妈》,我们都知道,妈妈和儿子的关系才是重头戏。

简单说,真正让我们在父母关系上手足无措的是什么?

——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和解。
之于父母,他们总是显得笨拙。

他们习惯了为集体献身,为儿女牺牲,但从不知如何与自己和解。
之于我们,总是逃避。
我们习惯了敷衍,想表达自己想法又觉得歉疚,于是只能沉默。

我们不知道怎么踏出沟通的第一步。

《囧妈》营造两代人的矛盾,非常生活化,细节也很到位。

那些行为都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过——

停不下来的小番茄。

把手机插进米里的迷信。

纠结一块红烧肉的饮食控制。
还有儿女们偷偷崩溃,偷偷反抗的瞬间……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但。

遗憾的是,两人的和解作为影片最重要一环,却是拧巴的。
两人如何和解的?

电影里,有两层。
第一层,是各种巧合和奇幻的情节。
比如黑熊、别人家的婚礼、甚至宋小宝的热气球……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你可以说这是电影的浪漫化处理。

但Sir更相信这是徐峥的失控。
通过不断叠加“神奇”,去冲淡现实的苦衷,让影院里的母子相信这短暂的温情。

但我们真正能达到和解,或者真正能唤醒和解的决心吗?

显然不能。
第一层的失控,是由影片第二层的错位造成的。

影片让母子和解的真正理由,是两人的身世

两个重要信息:

母亲被家暴;

伊万从小缺失父爱。

都指向两人关系中的第三者——父亲。

伊万在成年后,终于获知这一误会的真相, 对母亲怀有一份迟来的亏欠。

而母亲,也终于能感同身受地了解伊万婚姻中的失败,和自己对儿子婚姻过分期待的自卑。
伊万对母亲态度的好转,是发生在他明白当年真实的家庭情况后,他全然的软化,则是在两人在森林中互相倾吐心声后,在他们遭到黑熊袭击后。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那么问题来了。
母子关系的问题,到底是母子自身的问题,还是孩子他爸的问题?

《囧妈》回避了前者,更把后者一笔带过。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它只给出我们双方都有苦衷的共鸣;

却不敢揭开我们双方都有错的残酷。

03
《囧妈》中有一句点题的台词。

共出现两次。

一次,是张璐对徐伊万说的:

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
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
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第二次,是伊万学着妻子的语气,对母亲说的:
你心里住了一个幻想的孩子……
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它道出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欲,与自我投射。

但它同样可以套用在《囧妈》的创作思路中——

电影里住着一个创作者幻想出来的亲子关系。
诚然,电影许多细节的刻画是感人的。

比如母亲的那个探头。

仅用一个镜头,就拍出了亲情的复杂性:

母亲和儿子置气,让他回包厢睡觉,第一眼怒目圆瞪,第二眼则多了几许担忧。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比如,孩子的那一个注视。
儿子前一秒恨不得和妈妈划清界限。
一转身,为了不打扰妈妈睡觉,坚持不进包厢。
于是,明明能睡下一个人的卧铺,楞是变成了两个人都坐着的局面。
但徐伊万是懂母亲的,他不进门妈妈又怎么睡得着?
所以他心软地靠近,做无声的依靠。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徐峥选择在春节档,去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去敲打一块在许多人心中埋藏多年的坚冰。
这一点上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
但其实更难的,是拍出坚冰下的暖流。

Sir只说一个细节:

当徐伊万在第一站下车欲离开,他一掏口袋,掏出来几块妈妈塞给他的大白兔奶糖。

一个三四十岁的大男人,婚姻出现危机,处理母子关系失败,事业也被至亲之人裹挟,面临挑战。

可无论他在外面混成什么样,在妈妈心里,他仍是个孩子。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几块糖,无法成为他重返火车的动因,因此徐伊万第一反应是,决定出站。
可他最终还是回来了。
为什么?

不知道。

这就是Sir说的,《囧妈》对母子关系的想当然。
它给你撒下一层感动温暖的糖衣,却把真正的矛盾蜻蜓点水似略过。
网络时代,父母一代是绝对的弱者。

掌握话语权的我们,可以轻易用一套偏见去概括这一整代老年人。
他们爱养生;
他们信“专家”;
他们容易受骗;
他们心里偏执……
但我们始终没有花心思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
《囧妈》同样。

原本是打开矛盾的钥匙,却只在结尾处一笔带过。
取而代之的,是突然的良心发现,一时的冲动上头,还有各种想不通的天马行空……

「囧妈」这一幕出现,6分真不冤

这不仅是导演的失控。
更是迎合这个父母就是弱者的时代的一点徒劳的找补。
综上。
《囧妈》作为囧系列的收官之作,6分不冤。
它并非一无是处。
却也难当这“最强春节档”中的独苗。

唯一的欣慰,是Sir再次看到了徐峥改变的勇气。

他是在一次次改变中升级的。

《猪八戒》让他成为红遍全国的喜剧演员;

“囧系列”让他成为百亿导演。

如今,他再次放下一切。
但Sir更希望看到——

这次改变,不只停留在勇于改变而已。
Sir会继续期待,徐峥升级完成的作品。

哪怕它要买票。

转自:Sir电影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标签: none

暂无人评论

添加新评论

注册 登录

最新回复